1.原油价格,主要关注那个指标,是布伦特原油吗?
2.成品油创年内最大涨幅,以当前的形式而言,下一轮成品油价上调的概率大吗?
3.28日油价调价或迎上涨,尿素价格也在涨,玉米价格也涨,蛋价开跌
4.近期原油价格上涨!“地板价”保护终迎利好:这次国内不涨了
原油价格,主要关注那个指标,是布伦特原油吗?
现货原油市场发展迅速,投资者前仆后继的加入市场,炒原油并没有想象中的容易,有大量的知识与技术要学习,需要关注基本面消息,把握技术面,以下为现货原油交易五大技术指标:
趋向指标
MACD指标、DMI指标、DMA指标、TRX指标趋向指标又叫DMI指标、DMI指标或动向指标,是一种中长期技术分析方法。
DMI指标是通过分析原油价格在涨跌过程中买卖双方力量均衡点的变化情况,即多空双方的力量的变化受价格波动的影响而发生由均衡到失衡的循环过程,从而提供对趋势判断依据的一种技术指标。
能量指标
BRAR指标、CR指标、VR指标 所谓CR指标指的就是能量指标,CR指标又叫中间意愿指标,它和AR、BR指标又很多相似之处,但更有自己独特的研判功能,是分析多空双方力量对比、把握买卖时机的一种中长期技术分析工具。
基本原理CR指标同AR、BR指标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计算公式和研判法则等,但它与AR、BR指标最大不同的地方在于理论的出发点有不同之处。
量价指标
OBV指标、ASI指标、EMV指标、WVAD指标量价指标是指证券市场技术分析中分析成交量与成交价格关系的一大类指标。
强弱指标
RSI指标、W%R指标CYR指标是最近13个交易日市场所交易成本的升降幅度,成本上升越快走势越强,成本下降越快走势越弱。
停损指标
SAR指标抛物线指标(SAR)也称为停损点转向指标,这种指标与移动平均线的原理颇为相似,属于价格与时间并重的分析工具,由于组成SAR的点以弧形的方式移动,故称“抛物转向”。
温馨提示:以上解释仅供参考,不作任何建议,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您在做任何投资之前,应确保自己完全明白该产品的投资性质和所涉及的风险,详细了解和谨慎评估产品后,再自身判断是否参与交易。
应答时间:2021-10-09,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style="font-size: 18px;font-weight: bold;border-left: 4px solid #a10d00;margin: 10px 0px 15px 0px;padding: 10px 0 10px 20px;background: #f1dada;">成品油创年内最大涨幅,以当前的形式而言,下一轮成品油价上调的概率大吗?
以当前的形势而言,国内成品油价上调概率较大。
本计价周期以来,疫苗进展支撑石油市场氛围,美元汇率下跌,并且OPEC+推迟增产,多重利好消息利好油市,国际油价整体呈上涨趋势。受此影响,原油变化率始终趋于正值范围内,上调预期笼罩市场,
卓创资讯检测模型显示,截至11月27日收盘,,国内第7个工作日,参考原油变化率6.73%,对应汽柴油上调220元/吨,调价窗口为12月3日24时。2020年至今,国内成品油市场历经22次调价窗口,其中5次上调,5次下调,6次搁浅,6次不做调整。汽油,柴油分别累计下调1790元/吨,1725元/吨,折合升价为92#汽油下调1.41元,0#柴油下调1.47元。
欧佩克+之间就是推迟增产存在分歧,国际油价或有回落的迹象,不过考虑到距离调价窗口开启剩3个工作日,对上调预期影响有限,本周四晚24时?二连涨?将正式落实。机构预计,本轮油价上调概率较大,或为2020年来首次?两连涨?。
预计此次国内成品油上调幅度约为250元/吨,以普通私家车50升油箱计算,加满一箱92#油约多花10元,展望后市,近期国际原油市场利好因素仍占上风。
本次调价是2020年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出现的第六次上涨,有网友调侃说,?油价的上涨能遏制汽车的拥堵?、?加满一升,多花一个鸡腿钱?、?涨也好,降也好,反正我也没有车,跟玩似的?,还有的抱怨?冬天本来就比平常耗油,又涨,雪上加霜?。
全国平均来看,92#汽油每升上调0.2元、95#汽油每升上调0.21元、0#柴油每升上调0.21元。
28日油价调价或迎上涨,尿素价格也在涨,玉米价格也涨,蛋价开跌
1.尿素还在涨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在2022年4月19日对全国尿素产量和售价进行了全面调查,全国目前尿素日产量为16.17万吨,和上周相比,同比增长3.03%。
虽然现在农业生产上的需求有限,但是尿素销售链下游以刚需为主,因此,国内短时期尿素价格仍然可能会偏高。
目前,各地的经销商都表示,尿素的进价增长,现在厂商普遍存有大量的高价肥,不敢随便进入。
山东的经销商表示:往年还可以进行肥料赊销,现在可真不敢这么干,进价成本高了怕农民收成不好到时不好办。
当前,国内复合肥市场继续维持上行姿态,普通的化肥经销商往往需要更高的价格进货,况且目前化肥运费偏高,导致下游难以继续接受高价。
据了解,局部低端市场价格上调大约为每吨50元,如今,尿素的价格还要继续上涨。
根据各地化肥市场的动态来看,在陕西富平县,陕化尿素50千克的零售价是每袋155元,从湖北襄阳的三宁50千克市场价格一样。
而新疆地区,锦疆尿素40千克包装的尿素,为每吨2600元,该地的心连心黑尿素同样也是每吨2600元。
安徽滁州的安徽天长50千克尿素维每袋160元,湖北荆门40千克尿素售价每包125元。
虽然各地的包装售价有所不一,但总体来说,主流出厂价格目前在2850元至2950元每吨左右。
2.蛋价稳定,局部小降
目前各地的蛋价前两天稍有增长,有些地区增长达到0.7或0.8元每斤,但今日来看,鸡蛋的价格以稳定为主,甚至部分地区出现下滑。
当前北京,上海等地的蛋价均趋向稳定,价格同昨天相比没有变化。
即便在鸡蛋的主产区东北以及河南,河北等地,鸡蛋的价格全部趋向稳定,河北和河南这些地方,鸡蛋的价格均没有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鸡蛋主销售区的广东,今日却出现了蛋价下滑的现象,比如在广州等地,鸡蛋的价格下降了0.13到0.15元每斤。
但即便鸡蛋价格出现下滑,广东地区的鸡蛋价格仍然偏高,平均为每斤5.11元到5.4元同样出现蛋价下滑的地区,还有作为主产区的安徽,湖北和湖南。
不过这几个地方的鸡蛋价格并没有太大的下降,下降的幅度不超过0.11元每斤。
整体来看,鸡蛋的价格仍然是主销售区普遍高于主产区,但是作为主产区的安徽和湖北,湖南,鸡蛋的价格并不低,尤其是湖南蛋价最高达到5.62元每斤。
3.玉米逆势上涨
目前,北方各个地区的玉米价格仍然在上涨,只有山东地区的玉米出现价格下跌,比如山东柠檬生化所产的玉米为每吨3040元,每吨下降10元。
而山东其他的玉米厂家价格仍然在上涨,每吨上涨约10元,但值得注意的是,米能熙来淀粉和惠民春晖这些厂家,玉米价格都比柠檬生化更低,价格为2860元左右。
而其他几个玉米的主产地东北和河南,均出现玉米涨价。
河南的玉米主要厂家价格为2850元每吨,黑龙江的几个主要厂家玉米价格则更低,平均为2590元至2656元每吨,但价格都上涨了10元至20元每吨。
此时,玉米价格出现逆势上涨,说明需求端有意补库。
4.一个坏消息:油价又要涨了
经过前几天的油价下调之后,广大车友们,又迎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根据第六个工作日的油价预测,油价每吨上涨约225元,相当于每升汽油增长0.17至0.19元,看来油价又要涨了。
以92号汽油为例,除了西南部分地区以外,大部分地区的油价控制在8.2至8.5元每升之间。
华东地区多个省市92号油价在8.25至8.3元之间,在全国仍然处于偏低的水平。
而新疆地区的油价虽各个地区有所差异,但整体来说仍然处于国内低价水平,比如最低的吐鲁番市油价为8.08元每升,最高的伊犁也只有8.32元每升。
但是相比之下,西南地区的油价就普遍偏高了,目前四川分为三个价区,一价区8.39元,二价区8.47元,三价区最高8.54元,贵州的油价也分为三个价区,总体都在8.4到8.5元之间。
而云南地区的油价就有些偏高了,最低的昆明也达到8.44元每升,西双版纳地区的油价更是达到8.73元每升。
当然,西藏和海南地区的油价就不用说了,这两个地区是一直走在油价的最高位的。
4月28日还要进行油价调整,到时再来看看是涨是跌。
近期原油价格上涨!“地板价”保护终迎利好:这次国内不涨了
5月14日24时(本周四),国内油价调整窗口将再次开启。截止5月11日0时,本轮国内油价计价周期第7个工作日,当前原油变化率达到7.27%,预计汽柴上调320元/吨。不过根据国内成品油调整相关规定,由于当前综合原油均价仍低于40美元/桶“地板价”,因此本轮油价将大概率继续暂停调整。此前受“地板价”保护影响,国内油价已经连续3次暂停下调。
国内成品油价格上次调整还要追溯到3月17日,当时92号汽油下调价格到达0.8元/升,这也创下了自2013年成品油新定价机制以来最大降幅。如果本轮再次暂停调整,截止5月28日下轮油价调整前,国内成品油零售价已有超过70天没有变化。
尽管即将第4次触发“地板价”保护,成品零售限价已经被“钉”,但汽油零售终端的市场下调趋势已越发明显,预计近期国内汽油价格的折扣力度会持续增强。目前来看,供大于求仍是个不争的现实,部分加油站都会使出各自的一些办法,来占领市场。
近期,由于投资者对原油产量下降和石油需求回暖感到乐观,国际油价8日收盘时显著上涨,这是自2月份以来首次连续两周上涨。
尽管原油供需正趋向再平衡,不过有分析机构认为,市场供过于求的担忧依旧存在,过去两周油价上涨的支撑因素不足,未来涨势将难以持续。此外,鉴于新冠病毒感染人数继续增加,美国原油供应过剩仍将呈上升趋势,诸多不确定因素或将导致未来国际油价走势将持续波动。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