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德州特色小吃
2.油价暴涨助力PPI走高至1.7%,纺织外贸企业还能好吗?
3.油价降幅加大,猪价刚涨又跌,蛋价连涨,粮价重心下移,发生了啥
4.影响油价的因素有哪些?
德州特色小吃
德州的特色小吃有宋记烤鸽、苦水羊肉丸子、德平熏鸡、德州羊肠汤、宁津保店驴肉、郑店马蹄烧饼、长官包子、禹城泡子糕。
1、德州扒鸡
德州扒鸡是山东德州的传统名吃,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始于清朝,传于民国,盛于当今,德州扒鸡的制作工艺十分精细,优质的原材料,传统的制作工艺,所制作出来的扒鸡形色兼优、五香脱骨、肉嫩味纯、清淡高雅、味透骨髓、鲜奇滋补。
2、大柳面
大柳面是山东德州的传统特色小吃,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起源于清乾隆年间,距今已经有着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其制作工艺十分精细,所制作出来的大柳面营养丰富,易于消化,温食凉用,皆为美食。
3、宁津保店驴肉
保店驴肉是山东德州的传统名吃,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清朝嘉庆年间就名扬全国,被列为宫廷贡品,更有着“天上龙肉、地下驴肉”之美誉。其制作工艺十分精细,取祖传科学配方,精心制作而成,所制作出来的驴肉色泽红艳,五香浓郁,纯正不腻。
油价暴涨助力PPI走高至1.7%,纺织外贸企业还能好吗?
3月以来,油价如同坐火箭,一飞冲天。
先有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在开闭门会议期间,不断借“消息人士”对市场进行预期管理。
后有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装对沙特石油重镇发动空袭,瞄准的就是世界最大石油巨头沙特阿美公司位于当地的石油设施。
造成的结果就是,布伦特原油(布油)在3月8日冲破70美元大关,而美国原油(美油)也在布油的带动下,飙升至70美元附近。
虽后续布油和美油均有所回落,但一众国际大行纷纷看好油价,高盛更认为二季度布油突破75美元不是梦。
而本轮石油的暴涨,也为全球通胀预期再添一把火。
虽然不少人会觉得通胀看不见摸不着,但是进入传统“金三银四”旺季的中国纺织出口企业,已经率先感受到了这其中的变化。
要知道,由于涤纶纤维是使用石油炼制后的乙烯作为原料,作为上游原料的石油暴涨,导致下游的中国纺织出口企业苦不堪言。
江苏省一家外贸家居类上市公司的业务经理在3月9日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说“苦啊!涤纶面料的价格已经涨疯了。”
他还表示“现在外贸企业的这批订单是去年订下的价格,现在改价几乎不可能。”
由于纺织类用品是季节性产品,一般是前一年9月份开发出样品发给客户,12月份定价格,然后第二年2月份下单,6月份出货。
因此,如果是年前接的订单,现在看到市场涨价,就去找客户谈涨价会导致整条链上的价格全都要动。
不少客户表示,如果要涨价,他们宁愿撤单。
就像是2020下半年那波涨价一样,现在是上游疯狂涨价,下游苦不堪言。
涨价吧订单可能就黄了,不涨价就是亏本,左右都是一个“惨”。
不少老板都觉得,自打疫情开始,后面的市场行情就是不想让他们做纺织的活了!
不光如此,原料价格的上行,也反映在中国PPI数据上。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分析师周茂华3月9日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PPI转正表明国内企业整体经营状况改善,越来越多企业摆脱“削价促销”的状况。
但并非所有企业都受益,部分以商品为中间投入的企业成本上升,利润将受侵蚀。
如此变化,也让不少券商分析师在近日不约而同地提起“输入型通胀”,即国外价格上涨带动国内物价走高。
那么,中国需要担忧“输入型通胀”吗?
对此,周茂华认为需要警惕,但不必过分担忧。他给出了三点理由:其一,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转变,国际收支趋于均衡,国内货币政策主动权显著提升;其二,从中国近年的通胀结构看,猪肉和食品价格是引发物价波动的主要因素,但目前非洲猪瘟受控,猪肉供需紧张持续缓解;其三,国内PPI向CPI(消费者物价指数)传导并不通畅。从数据上来看,中国2月CPI数据同比下降0.2%,与PPI上行的走势并不一致。同时,现阶段中国产业结构与消费升级仍处于再平衡过程中。
从整体上看,虽然现阶段对于中国而言,“输入型通胀”风险可控,但周茂华也表示,近期国际原油等商品上升,势必进一步推升中国PPI。
在PPI上行的压力下,更有甚者直呼“滞胀来了”。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3月1日发布报告称,“中国经济周期正从复苏转入过热和滞胀,通胀预期抬升,结构性资产价格泡沫化,我们可能正站在广义流动性的周期性拐点上”。
陈卫东还指出,与特朗普时期不同的是,看到高油价时,不会直接给沙特的王储小萨勒曼和俄罗斯总统打电话。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曾 历史 性地将沙特作为上任后首个亲自访问的国家,然而领导下的美国则选择主动与沙特保持距离。在上任之初就明确表态,美沙关系将与以往不同,还重提2018年的卡舒吉遇害案,宣称美国将追究沙特在侵权上的责任。
对于波谲云诡的中东局势将如何影响未来油价走势,陈卫东认为,油价维持在50-60美元/桶才是各国最容易接受的价位,长期处在70美元/桶的可能性很小。“美国正在恢复与伊朗的和谈,一旦谈成,伊朗这么多年的库存一旦放开,全球原油市场必将受到冲击。即使OPEC+出手调控,也很难否认俄罗斯有抛开OPEC+自行增产的可能性。”
无独有偶,不少分析师均指出,除非有新的变化出现,短期内油价进一步大涨的概率似乎已有所下降。
从消息面来看,广发宏观联席首席分析师张静静认为,就年内而言,投资者已经买了两次油价上行的“预期”,即需求回暖和供给收缩两重利多。其次,油价对于3月7日沙特设施再次遭破坏不再敏感,一则是因为近期的袭击并没有对沙特的石油产能造成实质性伤害;二则是原油价格已经较为充分地反映了当前多重利多因素。
根据以往经验,2019年的胡塞袭击曾导致沙特阿美产能减半,相当于全球原油供应的5%,布油、美油也在当日双双飙升9%,但油价在几周内就恢复到袭击发生前的水平。
另外,从基本面来分析,周茂华认为,预计油价未来难有大幅上行空间,因为部分大宗商品价格表现已偏离实体基本面。
陈卫东也表示,“目前的高油价是各个石油生产国人为主观因素所决定的,而不是全球原油客观上的供不应求”。此外,他还指出,德州寒潮和胡塞袭击都只是短期因素。“全球主要国家都已经走在了碳中和的道路上,油价深刻影响通胀的时代已经过去。”
文章资料来源 时代周报
油价降幅加大,猪价刚涨又跌,蛋价连涨,粮价重心下移,发生了啥
进入2023年,油价遭遇“开门涨”,不过近期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下调,油价降幅不断加大。
猪价受养殖端挺价和消费回暖的影响开启上涨模式,但刚涨又跌,东北、华北、西南、华东全线回落。
鸡蛋价格则是连续上涨。
粮价方面,玉米和小麦的重心不断下移,且节前上涨希望越来越小。
具体市场发生了啥,让我们一起看一下。
油价降幅加大
截止到发稿前,布伦特原油价格相比前一日下降0.14美元,价格降至78.55美元/桶,今年以来的降幅达到了8.51%。
WTI美国原油价格上涨0.01美元,价格涨至73.68美元/桶,不过一周油价降幅也在8.14%。
受本计价周期第三个工作日的原油变化率的影响,当前国内成品油价格累计下降200元/吨,折合每升的价格下降0.15-0.17元/升,下降幅度相比计价周期开启时的降幅显著扩大,国内成品油降幅也在加大。
国际原油价格的下降主要有两个逻辑:1、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升温,依然抑制投资者的风险偏好。
2、本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年初对世界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衰退风险抬头发出警告,让投资者看衰石油需求前景。
机构预测,受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升温的影响,国内油价降幅有望持续加大,目前累计最大降幅为0.17元/升,加满一箱油可以节省7-8元。
如果国际原油价格继续下滑,那么国内成品油价格还将会继续下降,再加上1月3日的油价上涨,那么今年我国汽柴油价格综合变化情况就变成了“一涨、一跌、零搁浅”的格局。
甚至可能在1月17日将1月3日的油价涨幅完全回吐,让油价回归涨价前的状态。
猪价涨了又跌
随着猪价再次跌破成本线之后,养殖端的挺价惜售意愿增强。
集团化猪场也在仅剩的几天出栏时间中保持较高的生猪出栏速率。
猪肉降价,叠加餐饮需求的回暖,猪肉消费需求有所回升。
促使生猪价格有所反弹。
但没想到的是猪价刚涨就又跌了。
猪价系统显示,1月9日,生猪价格除了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保持上涨,海南、云南保持稳定之外,其他地区都在下降。
其中东北下降0.05-0.25元,华东下降0.15-0.3元,华北下降0.225-0.35元,西南下降0.05-0.1元。
经过调整之后,华东区猪价来到7.7-8.2元,华中区猪价来到7.5-8元,华南区猪价来到7.6-9元,华北区猪价来到7.4-8元,东北区猪价来到7.1-7.8元,西南区猪价来到7.1-8元。
猪价的再次下跌逻辑并不复杂,猪价回升之后,养殖端的出栏积极性增加,毕竟市场积压的生猪量依旧较多,而留给养殖户的出栏时间又不多了,猪价上涨后养猪户抓紧时间卖猪。
消费方面相比元旦之前确实随着春节利好发力,餐饮需求恢复而上涨,但毕竟尚未恢复到正常水平,其依旧制约着猪价的涨幅。
还是之前的预测不变,猪价年前可能会有所上涨,但上涨幅度有限,不会形成大涨。
蛋价连涨
本周鸡蛋价格在9.44元/公斤,周内价格持续上涨,整体环比上涨6.16%。
目前,北京各大市场鸡蛋的主流参考价为219元/44斤。
上海浦东褐壳鸡蛋接货价130元/27.5斤,浦西130元/27.5斤。
山东泗水鸡蛋价格155元/30斤。
鸡蛋价格的连涨,离不开如下几个因素:
1、由于12月下旬至今淘汰鸡数量较大,蛋鸡存栏量并不高,鸡蛋货源相对紧俏。
2、春节临近,餐饮以及深加工等需求端陆续补货,居民家中也有为春节囤货的习惯。
3、商超、线上平台等促销活动陆续展开。
4、饲料价格处于高位,为鸡蛋价格提供成本支撑。
5、部分环节担心后市上涨太多或会提前备货。
鸡蛋需求回暖都是春节前的阶段性回暖,春节之后,鸡蛋消费需求将会遇冷回调,届时鸡蛋价格恐怕会震荡回落。
粮价重心下移
不论是玉米价格,还是小麦价格,近期都呈现中心下移的走势。
小麦价格方面,截止到1月7日,全国面粉加工企业小麦收购均价为1.61元,相比1月1日的1.6119元,下降了1.9厘,而目前主产区小麦收购价格普遍在1.58-1.62元。
玉米价格则是有涨有跌,滨州各企业玉米报价下调0.5-3分,德州、泰安、济宁、潍坊等地玉米价格涨跌互现,上涨幅度在0.5-1.9元,下跌幅度在0.5-1元。
河北下跌为主,降幅1-3分,河南上涨为主,上调0.5-1分。
后续虽面粉需求将会逐渐转暖,但制粉企业库存相对充足,不少企业已经停收小麦,随着小麦需求量的走弱,小麦价格的重心恐持续下移。
随着玉米价格的回落,基层主体的出粮速度虽有放缓,但仍有主体有节前变现的计划,所以仍有主体有意售粮。
但玉米深加工企业多按需采购,建库相对谨慎,以滚动补库为主。
饲料企业也因为猪价、鸡价、羊价的回落而不敢大量补库。
目前来看,玉米市场价格仍会震荡运行,仅局部地区有上涨机会,整体则是震荡下行。
影响油价的因素有哪些?
1. 美国页岩油。截至2017年底,美国页岩油日产量已经超过900万桶,比2007年增加了80%。这些页岩油是造成石油供给过剩的主要力量,而供过于求是油价暴跌的诱因之一。总的来说,美国页岩油开采公司都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但关键在于,西德州轻质低硫原油(WTI)价格跌破60美元对它们有何影响?页岩油钻机数量不断减少,相关开支也遭到削减,然而到目前为止,美国页岩油产量依然稳定。按照当前油价,这个行业能否维持产出水平,或者说美国页岩油产量会不会减少将对国际市场供应乃至油价产生重大影响。
2.需求弹性。解决价格低迷的方法就是低价。这是老生常谈,而且适用于供需两个方面。超低的原油价格会刺激需求复苏吗?某些国家对石油市场控制较严,低油价可能不会延伸到零售领域。印尼等国已经取消成品油补贴,这有利于国家财政,但消费者得到的实惠将减少。不过,美国汽油价格已跌破每加仑2.40美元,与2017年中期相比,降幅超过了35%。而此番降价已带动汽油消费的攀升。2017年底,美国汽油日消费量创2007年以来新高。低价可以提升需求,而需求的增长则可带动油价反弹。
3.欧佩克的下一步行动。说到去年的油价暴跌,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起了很大作用(或者说要承担很大责任)。虽然许多评论人士都说欧佩克保持原油产量不变无关紧要,然而,仅油价出现暴跌这一事实便充分证明了该组织对油价走势的影响力。目前,欧佩克——更确切地说是沙特——仍在坚持己见,毫无下调生产配额的迹象。2017年这一情况是否会得以延续,仍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