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调整新规最新消息表-油价调整新规最新消息

tamoadmin

1.甘肃庆阳市公布楼市新规,全面落实不限购、不限价,将带来哪些影响?

2.经济政策走势分析

甘肃庆阳市公布楼市新规,全面落实不限购、不限价,将带来哪些影响?

油价调整新规最新消息表-油价调整新规最新消息

当房地产市场不行以后很多城市开始了非常夸张的调控手段,比如说限跌令,加强版限跌令好比 中山这个小地方,就搞出了3个月只能降价5%的限跌令,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 结果有用吗限跌令强行控制价格导致了成交量萎缩,然后房地产成交量萎缩又导致上下游相关行 业一起萎缩,上至原材料,下至家装家电。一废全废,这些行业受到冲击,失业的人越来越多你 看看中山的经济现在都啥样了。 典型的属于,面子保住了但是里子烂了。 限价为了干什么?

一、土地出让收入大幅下降,支出还在增长,又是一个扩大的窟窿。所以现在给楼市松绑,搞房产销售促销的逻辑就很清楚了:上半年房产销售情况不佳,导致地产公

司拿地大幅变少了,于是地方财政收入也大幅变少了。

下半年的油价还下跌了,对于财政来说更是雪上加霜,那么就只能刺激一下房产销售,把房市搞上

去,让开发商多拿几块地来增加收入了。?

因为缺钱,所以想办法搞钱,于是又把目光转向了普通百姓,不过问题是,百姓难道就不缺钱吗?

根据可查数据:今年一季度,庆阳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986元,净增457.4元,同比增长4.8%

居民收入增速可是远远低于财政收入增速了,更是远远低于财政支出增速。

百姓成穷鬼了,没油水可榨了。是不是更应该缩减一下自己的财政支出呢?

二、公共预算收入33.57亿,支出162.72亿,半年时间,这就产生了129.15亿元的债务窟窿。 而且看具体的收入细分项,收入主力来源税务,同口径增长超过40%,通过了解,今年庆阳税务收 入增长主要得益于国际油价增长,长庆油田等涉油企业产销势头良好,增值税 较上年同期同口径 增长30.64%,资源税较上年同期增收3.2亿元,增长111.96%。但下半年以来,油价持续下跌,那 么下半年庆阳的这块收入估计也会有所下调,财政压力进一步加大。

不会是为了方便购房者吧?要高价卖房哪来的方便,肯定不是。

那为了保护开发商?开发商赚了二十几年的钱,降价卖房不一定会亏,就算亏一点把一些项目尽快

脱手也不会伤筋动骨。关键是这样锁了流动性以后,高杠杆高周转的项目是耗不起的啊。不让买

不就等于让开发商暴雷嘛。

你以为年轻人想不结婚不生娃?你以为开发商想暴雷?这不是你选的嘛,偶像!

限价唯一的目的就是要维持地价,过惯了舒服的卖高价地的生活,以后要便宜卖地,要老命了。

三、但这又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大家会发现这三者的矛盾无法调和。然后就出现了非常罕见的一幕,各

大城市土拍集体歇菜。国企央企进场托市,但有什么用?

老爷煮一碗馄饨卖100块钱,没人买就自己吃掉,要是煮了100碗,怎么吃?

然后城投城建开始暴雷,比如兰州城建还不起利息的事情,这让那些买了城投债的人瑟瑟发抖。

所以甘肃这次的新规,才算真正的踩在了点子上。真正认识到根源在哪里,只有把流动性搞上去,

地方的消费和经济才能复苏。

价格能市场调节,流动性好了,价格就稳住了,价格稳住了信心就回来了。房价降了价没错,虚高

的房价本来就维持不下去了,但是从发展的角度来看,长期是很有利的。然后想办法发展本地的产

业和招商引资,留住人才,一套组合拳下来,城市价值高了,就业好了,居民收入高了,这个城市

的房子怎么会没价值呢?

发展人才和产业才能救房地产,用高房价把产业和人才逼走,这才是真正的本末倒置,最后啥也不

是。

四、庆阳西峰,前两年新房都是七八千起,房价高的离谱,当时西部一些地级市也就四千多。简直离大谱,庆阳下辖几个贫困县,都是穷山沟沟,靠天吃饭,彩礼高的全国数一数二,房价比一

些三四线城市还贵!

很多山区地方,生存环境比隐入尘烟里的场景还恶劣。

可能原因是,因长庆油田、煤矿、天然气等极少数暴富者,大肆炒作房产。越穷的地方越腐败,有

钱了就炒房。导致房价居高不下。跟本地的农民收入严重脱节。

救市就是救炒房团,继续掏空六个钱包,继续吸老百姓的血。

见过一个农业县城的房子只要盖好就售空。房价十分坚挺

县把镇子大量的老师迁到县城。导致农村的教育质量急剧下降考上高中的人也急剧下降。

农村教育不好能不能去县里上学呢。

对不起必须在县里买房,之后掏空了农村6个钱包在县城盖起了一座座高楼。自从颁布之后县城有多

富呢。没有河修了两座桥,之后嫌吃香太丑给下面引了一个臭水沟子。

五、是不是感觉被打脸,很可耻。一点都不会觉得,早放开的城市,可抢先收割房地产市场为数不多的潜在客户,这是经济好的地

区,也无节制放开,安阳即使花钱请人来购买,都懒得搭理你。

那些妞妞捏捏,还遮遮掩掩试探的地区,等地方财政工资都发不了的时候才想起彻底放开,那就太

晚了。

最近抢跑叫停的苏州,它本身的经济情况,在大陆内地也算是优等生。

经济政策走势分析

在经济压力下,依然呈现“小温回升”的特征,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

最新宏观数据显示,经济运行有所好转,但当前经济结构仍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供给好于需求,外需好于内需。在生产持续回暖、工业增加值持续回暖、PMI重回扩张区间、能源消费双控回调的背景下,能源生产明显加快,下游生产意愿增强。需求方面,消费在去年疫情扰动的高基数下表现不佳,双十一对消费的提振明显弱于往年。制造业对固定资产投资仍有支撑作用,基建投资国债发行加快。但由于压实工程的质量要求、项目用途调整的时滞性、终身追责等原因,年末天气因素难以加入,政策修正后房地产投资有所回暖。外贸方面,进出口数据超预期,但价格仍是主要贡献因素。

从宏观调控看,“先立后破”的格局逐渐形成,以往能源消费双重控制的“一刀切”政策得到纠正;房地产去金融化的主线不变,但追求短期内的市场稳定,满足房地产行业合理的融资需求;年内将实施从紧的财政政策,2023年力度适当提前。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稳增长提出明确要求。2023年一季度大概率大开信贷,经济有望实现“开门红”。

整体来看,内需依然疲软,外需对供给有一定支撑。受此影响,先行经济指数仍在缓慢下滑,经济增长压力不容忽视。前期政策纠偏、近期RRR降准等跨周期、逆周期调控政策的实施,有利于为经济增长积蓄能量。

能耗、物价稳定、供应保障双控整治,促进工业生产持续回升。

11月份,工业生产同比读数继续小幅上升,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较10月份提高0.3个百分点,至3.8%。从三大工业生产大类来看,采矿业和电热水业仍是工业生产回升的主要动力。采矿业同比增速6.2%,前值6.0%,电热水同比增速11.1%,前值11.1%。两者的高水平都与能耗双控的整改有关。在能源价格和供给增加的背景下,能源行业生产明显加快。制造业同比增速2.5%,比上月小幅上升0.4个百分点,仍处于较低水平,但有回暖迹象。从结构上看,高技术制造业继续领涨。11月份,高技术产业同比增速为15.1%,远高于行业整体的3.8%。从子行业来看,工业生产链下游生产意愿普遍回升。主要原因是能耗双控一刀切整改和稳定供应成效明显,原材料价格下降带动下游企业利润率回升。

制造业PMI重回扩张区间,服务业小幅回落,生产端边际经济运行有所改善。11月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为50.1%和52.3%,分别比上月变化0.9和-0.1个百分点。制造业PMI时隔两个月后重回扩张区间,为3月以来首次企稳回升。在供应方面,11月份,PMI生产指数为52.0%,较上年同期上升3.6个百分点

进出口方面,出口和进口同比增速分别为22.0%和31.7%,均高于市场一致预期。今年以来,出口韧性较强的主要原因是外需对出口有较好的支撑;国内对进口的需求得到提振,能源进口出现强劲复苏,释放出经济复苏的信号。仍然应该看到,价格仍然是进出口增长的核心支撑。11月份,出口价格指数为108.1,同比增长10.5%;进口价格指数在110以上。自4月份以来,进口价格指数已连续7个月高于110。回顾过去,出口仍然具有弹性,贸易顺差预计将保持高位。但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对经济的实际拉动可能有限。

图2:进出口超预期,贸易顺差保持高位。

图3:进出口价格指数仍处于高位,价格仍是进出口的主要贡献因素。

图4:餐饮消费下降,汽车零售有回暖趋势。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再次回落,制造业是支撑固定资产投资的核心动能。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继续下降。1-11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5.2%,比前值低0.9个百分点。

一是房地产投资两年平均增长6.4%,较前值低0.4个百分点。部分原因是去年同期基数提高,但当月增长势头疲软是更重要的拖累因素。直接原因是当月房屋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增速连续第五个月为负,且降幅继续扩大。从经济发展的主线来看,“去房地产化”已成趋势,房地产调控的长效机制正在持续发挥作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能正逐渐向制造业转移。值得注意的是,年内经济运行面临较大压力。从近期一系列会议传达的政策基调来看,房地产市场短期内维稳需求强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发展长期租赁住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人合理住房需求。从宏观角度看,短期内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是主旋律,2023年房地产投资预期不必过于悲观。

二是基建投资同比增长0.5%,当月同比增速为-3.6%。下半年专项债券基金的后期发行并没有带来基建增速的大幅提升。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明确“先立后破”的政策节奏,修复大宗商品供需错配,压低价格,逐步减少对基建的扰动。但年内影响仍有限,叠加末期施工受区域和天气因素扰动较大,12月仍难发力。2023年财政政策大概率提前发力,稳定经济增长,叠加商品价格大概率下跌,阻碍基础设施发展的因素被清除。2023年,Q1的基础设施发展可期。

三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加。

长13.7%,两年平均增长3.8%,维持高位。年内制造业投资动能将依然保持强势,支撑固定资产投资。需要注意的是,今年以来经济在摆脱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发展资源向制造业倾斜。但房地产与制造业两者之间的上下行速度并不均衡,幅度差距较大,短期内表现为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加。展望未来,房地产市场维稳诉求增强,投资可能部分回流地产,后续制造业投资预计将会有小幅下降。

图5:制造业是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支撑

图6:房地产开发资金持续回落,但斜率有所好转

CPI破2,PPI—CPI剪刀差收窄,通胀潜在风险有所降低

11月CPI同比增速上行至2.3%,较10月增速上行0.8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4%,较前值有所降低。11月PPI同比增速回落至12.9%,较前值下降0.6个百分点,环比增速为0%。

CPI上行至2.3%,但更多是基数较低导致,食品对CPI的拉动不及预期,非食品项拉动有所减弱。在食品方面,冬季消费旺季叠加养殖户惜售压栏,11月猪肉环比上行12.2%,对食品项由拖累转为拉动,但保供政策下蔬菜的供给端约束明显放缓,环比涨幅大幅回落9.8个百分点至6.8%,是食品项涨幅回落的主要原因。在非食品方面,能源消费品对非食品项的支撑作用减小。进入12月,猪肉价格保持平稳,蔬菜价格稳中有降,农业农村部也表示,猪肉价格还将维持当前水平,大幅上涨可能性不大,非食品方面对CPI的带动也趋于减弱。在12月基数抬升的背景下,预计CPI增速可能有所下行。

生产资料对PPI的拉动明显减弱,11月PPI同比见顶回落,下行至12.9%,环比为0%。生产资料对PPI的拉动快速回落,生活资料涨幅略有走扩,但对PPI影响相对较小。进入12月,油价有所回升,国内煤价维持平稳,在国内稳价保供措施继续发挥效果,海外供应链逐步通畅的情况下,PPI同比已易下难上。

图7:PPI—CPI剪刀差收窄

社融增速企稳

11月新增社融2.61万亿,同比多增4786亿元,政府债券融资同比多增额扩大至4158亿元,企业债券同比由少增转为多增3264亿元。11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1.27万亿元,同比由上月的多增转为少增1605亿元。M2同比增速由升转降至8.5%,M1增速小幅反弹至3%,结束此前连续9个月的下行态势。M2—M1剪刀差有所缩小。11月社融读数中,对实体贷款新增为1.3万亿,同比少增2309亿,为主要拖累项,其主要原因是资管新规过渡期即将到期,表外融资规模继续收缩。政府债表现亮眼,专项债如期发行完毕,融资端明显回暖。1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低于预期,居民中长期贷款继续走强,同比多增扩大至772亿元,反映在前期地产调控政策从紧的基调缓和下,房地产的合理融资需求得到满足,融资端改善预示着地产销售端或将逐渐企稳。企业部门中长贷同比少增2470亿元,出现大幅减少,票据融资仍是企业贷款的主要拉动项。

图8:11月政府融资回升显著,高于往年同期水平

政策发力适当靠前,经济稳增长成为短期主要任务

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会议对明年的经济工作定调为“稳”,要求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且要求政策发力适当靠前。迎接二十大背景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被重提,意味着经济稳增长成为明年的重要任务和硬要求。

其一,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且将适度提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并提出“要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预计2023年财政支出进度将加快,结合11月24日国常会要求“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要求,梳理明年专项债项目和资金需求”项目储备提前的动作看,明年财政政策大概率将会前置。在严肃财政纪律、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的要求下,地方政府推进基建发力较难持续,发力大概率主要集中于一季度。

其二,货币政策稳中偏松,财政货币政策联动组合发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灵活适度”的表述出现在对2016年、2020年的货币政策部署中,都对应着宽货币、宽信用的年份,意味着2023年货币政策降准、降息的空间均已打开。值得注意的是,会议新增“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协调联动,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指向2023年财政和货币政策组合发力的概率较高,货币政策大概率将配合地方债发行形成合力。

其三,货币政策结构性特性明显,定向宽信用将进一步发力。有质量的宽信用的方式促进实体经济恢复活力是主要手段,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小微、科技、绿色是明年货币政策支持的主要方向,也是结构性调控的重点。12月16日央行召开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提出“要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统筹考虑今明两年衔接,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我们认为“流动性合理充裕”更多体现在宽信用层面,结合今年碳减排支持工具的推出,预计明年面向小微、科技、绿色企业的融资支持将成为主要宽信用方式。

本文源自光大信托

相关问答:相关问答:什么是宏观环境分析?宏观环境分析包括哪些内容?

宏观环境分析中的关键要素包括:政治和法律环境因素、经济环境因素、社会与自然环境因素、技术环境因素。宏观环境分析的目的是要确定宏观环境中影响行业和企业的关键因素,预测这些关键因素未来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企业影响的程度和性质、机遇与威胁。

(1)政治和法律环境因素包括:制约和影响企业的政治因素;法律体系、法规及法律环境。

(2)经济环境因素包括:经济结构、经济增长率、财政与货币政策、能源和运输成本;消费倾向与可支配收人、失业率、通货膨胀与紧缩、利率、汇率等。

(3)社会与自然环境因素包括:教育水平、生活方式、社会价值观与习俗、消费习惯、就业情况等;人口、土地、资源、气候、生态、交通、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

(4)技术环境因素包括:创新机制、科技投人、技术总体水平、技术开发使用速度及寿命周期、企业竞争对手的研发投人,社会技术人才的素质水平和待遇等。

企业宏观环境因素的四个方面可用图反映。

除了政治环境因素以外,甲公司收购乙公司还要考虑当前的经济环境因素。由于甲公司在收购之前已经进行了其他高额并购,财务状态并不理想,此时再进行大手笔并购,会给企业在资金周转方面带来一定压力;另外,全球铝价处于低迷状态,收购后对于甲公司的经营业绩可能会存在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