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油价格下跌,为何沙特不减产?
2.1998年7月27日,根据国家要求,将国内油田,炼化企业及省地县石油销售企业重组为
3.国内石油产量下降,为什么不保存国内油田只开发国外油田?
4.油田开发经济政策界限计算方法与应用
石油价格下跌,为何沙特不减产?
首先呢,沙特等地绝大多数的油井属于自喷井,什么是自喷井,简单来说,就是你打好了井,油就能直接喷出来,和开水龙头似的←_←其次呢,就针对页岩油,什么概念?就是在页岩,也就是在致密的底层中,也就是你们路上见到的砖块那样,比砖块致密得多的岩石中含有天然气或者油,要开采这种油藏,需要先进行分段压裂,什么是压裂?就是把岩石弄出裂缝出来,你说,在地下造缝,成本自然比直接打口井,油就能直接喷来的成本高吧,就算是美国先进的页岩气开采技术,成本也远远比沙特自喷井来的高的多。由此美国恶意降价,竞争,沙特减产?沙特又不傻,自己成本和资源完虐美国,他减产不是亏更多,这个道理可想而知了吧。
刚刚笼统地说了压裂,由于压裂是开采页岩气、油的唯一手段,而且是这几年由美国刚刚兴起的一种开采石油的方式。说说开采页岩中的资源的成本吧。 对于这类油气藏,采用的是水平井分段压裂,水平井和普通的直井相比,成本已经高出很多了,要知道我国为什么石油资源开采全部都是国企么,因为,他们真的是在亏损(并不是所有的←_←),由于中国陆地上的油气资源特别坑爹,简单来说,就是开采难度大,而且油不好……别人都自喷,我们要注水等措施…因为地不好,地层压力低,喷不起来。这是一方面,别一方面,一口井的成本非常高,如果是私人,万一没打到油藏,那么直接可以万念俱灰了。说偏了……然后说会水平井,难度和成本更高的多。
其次说说压裂吧,要压裂,地面要有好几辆泵车,提供压力,要知道地称越深,岩石越致密,就像压在最低下的东西抬起来越费力一个道理。泵车就算了,压裂液还要很多成本,那么大一和油藏,那么长一个水平井,要多少方液体,可想而知(一口井一两千米不是事儿),压裂液还有分前置液,携砂液(支撑剂),等……成本比一口直井的自喷井,高出太多了。
美国虽然页岩开采技术很牛掰,但是成本放在那,沙特还是有绝对优势。也就是人比人,气人……
对于石油,能少开采就少开采,我只想说,如果现在能的话,自己没法活下去了,石油不仅仅作为燃料,你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基本上都和整个石油化工有关系。其次若是减产提价,沙特那块,喝西北风啊,这些石油国家主要收入还是依靠,卖油,旅游业,我呵呵←_←旅游和石油比起来谁挣钱?
还有关于石油不是一个有科技含量的商品,我有微微一笑,为什么美国最近能这样叫板?是因为页岩气的开发,怎么开发,技术的革新,之前知道有油,无法开采,就没法逼迫沙特地区调低油价,这不正说明了科技的价值含量么?
1998年7月27日,根据国家要求,将国内油田,炼化企业及省地县石油销售企业重组为
根据九届一次会议审议批准的《机构改革方案》和关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有关问题的批复精神,经过半年时间的积极筹备,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正式宣告成立。1998年7月27日,两大集团公司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成立大会。委员、副总理出席大会并作了重要讲话。
在会上首先代表对两大集团公司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并向两大集团公司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亲切慰问。他说,、对组建两大集团公司非常重视,把它作为这次机构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两大集团的筹备和组建过程中,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讨论,作出了一系列的重要指示,朱(钅容)基总理亲自确定了组建的原则方针和要求。两大集团的组建,无论对于落实机构改革方案,加快石油石化工业的改革与发展,还是对于实现我国今年的经济发展目标,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指出,1998年以来,由于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国际油价大幅下跌,过量进口和走私的冲击,石油石化行业生产经营面临很大困难。一季度有3700多口油井关闭停产,1—5月份石油石化行业首次出现亏损。但随着扩大内需力度加大,特别是实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对生产拉动作用将进一步增强;降低银行利率,增加贷款,提高出口退税率,严厉打击走私,将进一步缓解企业困难;而产销一体化、内外贸一体化,又为企业提高效益创造体制上的条件。石油石化行业无论是产值还是利税,在工业经济中都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广大石油石化战线职工一定要在6月份盈利5.4亿元的基础上,大力规范成品油市场,严厉打击走私,保证国内油井能力开足,做好炼油厂产销衔接,加强企业管理,力保全年利润不低于100亿元。
据了解,新成立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是国家在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基础上组建的石油石化企业,其成员企事业单位包括: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直属的12个油气田企业,从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划入的14个炼油化工企业和5个销售公司,从地方划转的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1个计划单列市的石油公司及其下属各级石油公司和加油站,吉林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吉化集团公司,以及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直属的其他企事业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侧重经营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业务,同时经营石油化工业务。
新成立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是国家在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基础上组建的石油石化企业,其成员企事业单位包括: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直属和控股的22个炼油化工企业,从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划入的12个油气田企业,原中国东联石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5个生产企业及1个石油公司,从地方划转的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4个计划单列市的石油公司及其下属各级石油公司和加油站,以及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直属的其他企事业单位。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成立后,中国东联石化集团及中国东联石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将依法注销。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侧重经营石油化工业务,同时经营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业务。
两大集团公司都由国家经贸委负责联系。国家授予两大集团公司原油、成品油外贸经营权,批准两大集团公司进行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的试点,两大集团公司分别作为一个整体列入确定的试点企业集团名单。
国内石油产量下降,为什么不保存国内油田只开发国外油田?
我国虽然发现了一些大油田,但总体人口众多,人均石油资源还是严重不足,目前也面临着国内原油产量连年下降,国内汽油价格居高不下的局面,很多网友提出,不能把国内油田封存,只开采国外的油田吗?实际上,大家想到的,石油企业也早都想过了,这种想法可不可行,从以下几点来说:
1、我国石油公司的海外权益产量正逐年增加,是好事,但也并非是想增加多少就增加多少。
国内很多老油田接近枯竭,新发现高品位油田又很少,但买车的人越来越多,石油消费高峰仍未到来,国内产量已经远远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石油需求。2017年1-7月中国原油产量为11279.4万吨,同比下降4.8%;2016年中国原油产量为19968.5万吨,同比下降6.9%。这样的局面很不利,也很无奈。
国家其实也非常重视海外油田的合作开发。从1993年发展至今,中国的海外石油权益产量为1.3亿吨,占国内产量的2/3;海外天然气权益产量是450亿立方米,占国内产量的1/3。现在总共有35家中国企业在参与海外油气投资建设,其中94%的石油权益产量来自于三大国有石油公司,预计海外石油权益产量将在2018年达到1.5亿吨。
为什么不能进一步加快速度,增加海外油田权益产量呢?
一方面,石油是战略资源也是很多产油国的经济支柱,寻求海外合作不是只靠国家之间关系好,投标就能中标,石油公司的开发技术和硬件条件极为重要。譬如中海油,没有深水油田开发能力,又如何在海外的海上油田合作中分得一杯羹。
另一方面,买区块,增产量是比较重要,而盈利更重要,不仅是石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海外合作的基础。国外石油公司也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花了大价钱从其他石油公司手中抢到了项目,没有很强的技术开发能力是很难盈利的。如果说亏损都要保产量,那就没有必要,原因就是下面要说的第2点。
2、国外权益产量实际上还是诸多不便,极少数才能运回国内
每年收获数额客观的海外油气权益产量,理应是立即运回国内,以降低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才对。但实际上,高达90%以上的海外“权益油”都在当地销售,并没有运回国内。据了解,目前中国企业在国外采的油,只有在哈萨克斯坦开采一部分通过原油管道运回国内,这部分油只有不到1000万吨。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就地销售“权益油”其实利大于弊。
首先,运输不畅通、运费过高且路途遥远,运回原油经济效益过低。其次不少石油生产国本身规定了石油内销比例,开采的石油必然有部分留在国内。再者,即使有油田距离中国较近,但受原油管道运力限制也难以全数运回,而且国内的石油储备能力也可能欠缺。
因此掌握“权益油”最好的方法则根据国际油价走向选择石油市场卖掉,然后再选择合适的国家买回来,或者在邻近的地点置换等量的原油。当遇到石油涨价、能源供应紧张的时候,“权益油”的置换能力保障了中国能源安全。
3、国内油田封存起来,需要的时候再开采,可行吗?
一方面油气生产设备的投资和维护费用巨大,国家根本养不起,另一方面,我国处于大力发展经济的时候,原油进口过度依赖国外,将很容易被国外经济制裁,掐断了原油供给通道,国家就各方面受制于人,到时候影响的就是各行各业,而不只是石油行业。
所以说,封存国内油田不开发是不太可行的,增加油气储备能力倒是十分必要。
4、中国与“”沿线亚洲国家的油气合作,将成为缓解对外依存度的关键之举
其实的构想就是为中国企业海外合作提供一个契机。在油气合作方面,除资金、技术和全产业链普遍优势外,中国的石油企业还拥有着两个独特优势:建设速度和诚意。未来,在合作框架下,中国油企的走出去战略将会继续坚定实施。
无论如何,海外石油权益产量的持续增加是一件好事,不仅能够稳定中国的能源供给安全,也能够提高我国对国际油价的影响力。
油田开发经济政策界限计算方法与应用
尚明忠 孙伟 孟新华 王兴科 苏映宏
摘要 介绍了新井经济极限初产油量、老井经济极限含水量及经济极限产油量、措施增产油量经济政策界限的研究方法,制作了胜利油区不同类型油田的开发经济政策界限图版,为避免油田开发中的低效工作量和提高油田开发的整体经济效益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经济政策界限 经济极限含水量 措施 经济极限产油量 经济效益 胜利油区
一、引言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随着油田含水量的上升和开发难度的加大,其产量也会不断下降。当产量降低到一定界限,其产值不能平衡必要的投资和成本时,油田或油井的开采就会没有效益,甚至亏本。因此,研究油田开发经济政策界限,对于提高油田开发经济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计算原理及方法
二、新井经济极限初产油量
新井经济极限初产油量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当油井在投资回收期内的累积产值等于同期总投资、累积年经营费用和必要的税金之和,即单井投资回收期内的经济效益为零时井对应的产油量,称为新井经济极限初产油量。
单井投资回收期内经济效益表达式为
胜利油区勘探开发论文集
当投资回收期内累计经济效益为0,即Pp=0时,得出新井经济极限初产油量的计算公式为
胜利油区勘探开发论文集
式中:Pp——投资回收期内生产井单井累计效益,104元;
Sp——投资回收期内生产井单井累计总产值,104元;
K——投资回收期内生产井单井累计总投资,104元;
Cp——投资回收期内生产井单井累计年经营成本,104元;
τ0——油井开井时率,小数;
qmin——新井单井经济极限初产油量,t/d;
w——原油商品率,小数;
P——原油价格,元/t;
Rt——吨油税金,元/t;
T——投资回收期,a;
B——油井在投资回收期内产量平均年递减余率,小数;
Ib——单井地面建设投资,104元/井;
Id——单井钻井投资,104元/井;
β——油水井系数,小数;
i——经营成本年上涨率,小数;
C0——单井经营成本,104元/井。
2.参数的确定[1]
(1)投资
投资可分为钻井投资和地面建设投资两部分。
钻井投资是指油气田开发建设期所钻的开发井投资,包括钻前准备工程、钻井工程、测井和完井工程投资。其投资定额主要和井深有关。胜利油区每米钻井投资CM与井深H有如下回归公式(不包括海上油田)
胜利油区勘探开发论文集
油田地面建设投资主要包括油气集输、注水、供排水、供电、通讯、道路等。根据“九五”期间实际发生的油田地面建设投资,可以确定陆上老区新井、陆上新区新井、海上油井的平均单井地面建设投资。
(2)经营成本及费用
经营成本和费用是油气田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按规定发生的一切消耗和费用的总和,包括油气开采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原油开采成本包括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其他直接支出等。油气勘探开采过程发生的管理、销售和财务等三项费用作为当期损益,直接从当期销售收入中扣除。
按现行会计报表,油气开采成本由15项构成,包括动力费、材料费、燃料费、生产人员工资、福利费、驱油物注入费、热采费、油气处理费、轻烃回收费、井下作业费、测井试井费、修理费、制造费用、折耗及摊销、勘探费用。
(3)税金
主要税金包括增值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税和资源税。为简化步骤,计算了不同油价下的吨油综合税金。在原油价格为800~1800元/t时,吨油综合税金为99~220元/t。
(4)递减率
为了确定新井产量递减率,统计分析了胜利油区1990~1995年新井的变化规律,按日产油水平分为小于4t、4~6t、6~8t、8~10t和大于10t五个级别进行跟踪分析。统计结果表明,递减率的大小与单井初产油量的高低有关,单井初产油量越高,递减率越大。单井初产油大于10t/d的井递减率约为15%,单井初产油量为8~10t/d、6~8t/d、4~6t/d的井递减率分别为12%、10%、5%左右,小于4t/d的井基本不递减。
3.新井经济极限初产油量计算
通过分析“九五”以来胜利油区的投资、成本,结合单井日产油量的变化规律,分别计算了不同井深、不同油价条件下陆上老区、陆 上新区和海 上新区新井的经济极限初产油量。
根据计算的经济极限初产油量,对胜利油区“九五”以来的新区进行了评价,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不同地区不同油价下的低效产量比例。
(1)陆上新区新井经济极限初产油量计算
以井深为1000~3500m,原油价格取900~1700元/t为条件,测算了陆上新区低渗透油田和高渗透油田新井经济极限初产油量,并制作了图件(图1、图2)。从图中可看出,井深相同时,油价越高,新井经济极限初产油量越低;在相同油价情况下,井越浅,对新井初产油量要求越低。
图1 陆上新区低渗透油田新井经济极限初产油量图
图2 陆上新区高渗透油田新井经济极限初产油量图
高渗透油田对新井的初产要求低于低渗透油田。油价为1000元/t,井深为2000m时,高渗透油田新井经济极限初产为5.65t/d,低渗透油田为6.12t/d。
根据陆上新区新井经济极限初产油量图,对胜利油区1996~1998年所钻陆上新区新井进行了跟踪分析。1996年共钻新区新井317口,平均单井产量11.43t/d,其中低效井78口,平均单井产量3.35t/d,低效井井数占24.6%,但产量仅占4.1%;1997、1998年低效井井数分别占当年钻新井的25.6%、20.2%,产量分别占6.1%、3.5%。
(2)陆上老区新井经济极限初产油量计算
陆上老区井深取1000~3500m,原油价格取900~1700元/t,其低渗透、高渗透油田新井经济极限初产油量计算结果分别见于图3、图4。由于低渗透油田钻井投资、地面建设投资及经营成本等均高于高渗透油田,其新井经济极限初产油量要高于高渗透油田。油价为1000元/t,井深为2000m时,高渗透油田新井经济极限初产为5.3t/d,低渗透油田为5.5t/d。
图3 陆上老区低渗透油田新井经济极限初产油量图
图4 陆上老区高渗透油田新井经济极限初产油量图
根据陆上老区新井经济极限初产油量图,对胜利油区1990年以来的陆上老区新井进行了跟踪分析,得出了不同油价下其新井低效产量的比例。油价为1000元/t时,1990~1995年陆上老区新井低效产量比例从4.5%上升到13.4%,高于陆上新区新井低效产量的比例,且低效产量的比例上升较快。1995年以后,通过应用精细油藏描述等新技术,不断优化新井井位设计,使得低效产量比例上升的趋势得到控制,基本保持在13%左右。
(3)海上油田新井经济极限初产油量计算
依据海上油田经济参数分析结果,计算了不同油价、井深情况下海上油田新井经济极限初产油量,并制作了图件(图5)。在原油价格为1000元/t时,海上油田新井经济极限初产油量为35.7t/d(井深2200m)。1999年,胜利油区的平均原油销售价格为931元/t,所对应的海上新井经济极限初产油量为36t/d。
图5 海上油田新井经济极限初产油量图
根据上述经济极限初产,统计了海上油田近几年新井低效产量的比例。当油价为1000元/t时,1995~1998年低效产量比例分别为11.08%、7.87%、4.36%、7.36%。海卜油田自1995~1996年馆陶组油藏全面投入开发以来,不断应用地震约束反演、油层保护等新技术,优化方案设计,钻井成功率高,新井低效产量的比例明显降低。随着动用储量难度加大,1998年以后低效产量比例上升。
三、老井经济极限含水及经济极限产油量
研究油田的经济极限含水量及经济极限产油量,可以及时判别低效井,并对之采取关闭或转注、改层等措施,以提高经济效益。
1.计算原理及方法
经济极限含水量及经济极限产油量,是指油田(油井)开发到一定的阶段,其含水量上升到某一数值或产油量下降到某一数值,投入与产出达到平衡,含水如再升高、产油量如再下降,油田开发就没有利润了,油田(油井)此时的含水量称为经济极限含水量,其对应的产量称为经济极限产量。
老井经济极限含水量、新井经济极限初产油量的计算都是采用盈亏平衡原理,但不同的是,新井经济极限初产油量的计算是指一定阶段(投资回收期)的投入产出平衡,而老井经济极限含水量的计算是指瞬时(一般取一年)的投入产出平衡。
由于老井一般都认为经历了8年以上的开采时间,在计算老井经济极限含水量及经济极限产油量时,可以不考虑其投资,仅计算它的经营成本。对原油经营成本不同的考虑方法,可以得出不同概念的经济极限含水量及经济极限产油量。常规成本分析法是考虑老井开采时所需的全部经营成本;而最低成本分析法,则是按油井主要的维持生产的费用来计算的。
计算老井经济极限含水量及经济极限产油量的投入产出平衡式为:
胜利油区勘探开发论文集
由(4)式可导出求老井经济极限含水量及经济极限产油量的表达式:
胜利油区勘探开发论文集
式中:qo,min——经济极限产油量,t/d;
fw,min——经济极限含水,小数;
qL——单井产液量,t/d;
Cv——吨液可变成本,元/t;
Cg——固定成本,104元/井;
t——预测年相距基础年的年数,a。
2.吨液成本与平均单井产液量关系
单井生产成本分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5)、(6)式中准确求取单井生产成本非常关键。为提高该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经研究可简化成本分析项目,直接通过平均单井产液量、吨液成本求取单井生产成本。
按最低成本统计分析了1998年胜利油区40个陆上水驱开发油田的吨液成本 CL和油田的平均单井产液量qL有很好的相关关系,其回归关系式为:
胜利油区勘探开发论文集
将(7)式代入(5)、(6)式,可得新的经济极限产油量和经济极限含水量的表达式:
胜利油区勘探开发论文集
3.老井经济极限产油量及经济极限含水量计算
(1)陆上老井经济极限产油量及经济极限含水量计算
油价选800~2400元/t,单井产液量取10~160t/d,利用式(8)、(9)计算了老井的经济极限产油量和经济极限含水量(图6,图7)。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相同单井产液量条件下,油价越高,单井经济极限产油量越低;相同油价下,单井产液量越高,单井经济极限产油量越高。油价为1000元/t,单井产液量为10t/d时,单井经济极限产油量为1.15t/d,经济极限含水量为88.5%;单井产液量为160t/d时,单井经济极限产油量为1.68t/d,经济极限含水量为98.9%。
(2)海上老井经济极限含水量及经济极限产油量计算
由于资料所限,海上油田未建立起吨液成本与单井产液量的关系,其原油成本通过分项统计获得。利用公式(5)、(6),油价为1000元/t,单井产液量为30t/d时,计算得老井经济极限含水量为87.2%,经济极限产油量为3.8t/d;单井产液量为80t/d时,计算得老井经济极限含水量为89.1%,经济极限产油量为8.7t/d。从计算结果看,海上油田由于原油生产成本高,其经济极限含水大大低于陆上油田,而经济极限产量大大高于陆上油田。
(3)胜利油区老井低效井情况
依据绘制的老井经济极限产油量及经济极限含水量判别图,对2000年6月开井的13028口老井进行了分析,其中低效井有1293口,占总井数的9.9%;月产油1.94×104t,占全部老井产量的0.83%;平均单井日产油0.5t;综合含水量98.2%。这批低效井2000年6月的最低生产成本为3365×104元,同比产值为1982×104元,亏损1383×104元,建议该部分井进行关停并转。
图6 陆上老井经济极限产油量图
图7 老井经济极限含水量图
四、措施增产油量经济界限[2]
1.计算原理及方法
措施增产油量经济界限是当油井在措施有效期内的投入与产出平衡时,措施后比措施前累积增产的油量,其计算公式为:
胜利油区勘探开发论文集
式中:Ic——措施新增投入,104元;
Tc——措施有效期,a;
Cc——措施成本,元/t;
qc——措施增油量经济界限,t/d。
2.计算实例
利用公式(10)测算了埕东油田下电泵、防砂、补孔改层、下大泵、卡堵五项措施的日增油量经济界限值。其下电泵措施的有效期为半年至两年,单井日增油界限值为2.29~0.57t,累计增油量经济界限值364t;防砂、补孔改层、下大泵、卡堵的累计增油量经济界限值分别为111t、158t、95t、142t。
五、稠油蒸汽吞吐热采井经济极限油汽比
1.计算原理及方法
对于稠油注蒸汽开采来说,设备工艺的要求要比稀油开采高,设备投资额较大,原油成本也较高。因此,应特别注意蒸汽吞吐热采井开采中的经济界限问题。当油汽比达到某一数值,使总成本高于总销售收入时,注蒸汽开采便无经济意义了,收入与支出平衡时的油汽比即为经济极限油汽比。
测算经济极限油汽比的公式为:
胜利油区勘探开发论文集
式中:OSRmin——经济极限油汽比,小数;
Cig——平均每注1m3蒸汽的成本,元/m3;
Cwdf——单井平均分摊的固定成本,元/d;
Cg——吨油可变成本,元/t;
qo——平均单井产油量,t/d。
2.计算实例
据1998年孤岛油田稠油成本实际发生值,与注汽量有关的费用按注汽费和部分热采费计算,按照公式(11)测算的孤岛稠油油田单井日产分别为4t、5.2t、6t、7t、8t、10t情况下,当油价为948元/t时,经济极限油汽比分别为0.71、0.25、0.19、0.16、0.14、0.12。
六、结论
本文分析研究了不同类型油藏成本、投资分类,建立了老井吨液成本与单井产液量的函数关系,简化了老井经济极限含水量的计算方法和步骤,提高了方法的实用性。
全面而系统地研究了新井、老井、热采井及措施井的经济界限值,并制作了胜利油区不同类型油田开发的经济界限图件,为关停并转低效和无效井提供了依据。
致谢 本文集中了地质科学研究院开发综合规划室最近几年在经济政策界限方面的主要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胜利有限公司副总地质师、地质院院长孙焕泉和开发管理部总地质师方开璞给予了悉心指导。参加本文工作的还有凡哲元、杨勇、邴绍献、吴作舟、侯春华、王道祯、王星等,在此一并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计划局,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规划总院编.石油工业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
[2]岳立,岳登台.老油田高含水期可采储量及增产措施经济评价方法.石油学报,200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