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70号汽油油价-七零后的汽油价格表

tamoadmin

1.谁能告诉我福特的一生

2.考驾照都有哪些程序?

3.是谁第一个发明了车如题 谢谢了

4.那些很强势的婆婆,后来都过成什么样了?

5.“三五牌机械钟表”应该往哪个部位加润滑油?

谁能告诉我福特的一生

90年代70号汽油油价-七零后的汽油价格表

1.导演福特,J.

John Ford (1895~1973)

美国**导演。原名塞恩·阿洛伊修斯·奥贾尼。1895年2月1日生于缅因州开普伊丽莎白,1973年8月31日卒于加利福尼亚州帕姆德瑟特。1913年进入环球影片公司,起初当布景工和道具员,因擅长马术,偶尔做替身演员。1915年成为他哥哥F.福特的助理导演。1917年成为导演。1924年导演的《铁骑》使他一举成名。福特是好莱坞最多产和获奥斯卡奖最多的**导演,一生拍了100多部影片,6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影片是《告密者》(1935)、《怒火之花》(1940,又译《愤怒的葡萄》)、《青山翠谷》(1941)、《沉默的人》(1952)和纪录片《中途岛战役》(1942)、《十二月七日》(1943)。30~40年代是他创作的鼎盛时期,除上述影片之外,还导演了《关山飞渡》(1939)、《莫霍克族人的鼓声》(1939)、《青年林肯》(1939)、《漫长的归程》(1940)等几部重要影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继续拍摄西部片,其中重要的有《亲爱的克莱蒙丁》(1946)、《系着黄缎带的姑娘》(1949)和《搜索者》(1956)等。《搜索者》是美国西部片中非常重要的一部,改变了西部片一贯歪曲、丑化印第安人的模式。福特以拍摄西部片而闻名于世,但他也善于处理主题严肃的社会题材片,他获奥斯卡奖的影片中无西部片。

2.总统福特(美国)

1913年6月14日:出生在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市,最初名为小莱斯利·林奇·金。小莱斯利父母离婚后,他的母亲再次嫁人,莱斯林最后随了他继父的姓,更名为杰拉尔德·福特。

1935年:从密歇根大学毕业,曾是该校橄榄球明星。

1941年:从耶鲁大学法学院毕业。

1942-46年:在美国海军预备队服役,曾随美军航母驻守太平洋。

1948年10月15日:与伊丽莎白·“贝蒂”·布卢默·沃伦结婚,育有4子,分别出生在1950年、1952年、1956年以及1957年。

1948年11月2日:当选美国众议员,正式步入政坛。福特在国会工作将近25年,期间曾任众议院少数党领袖。

1963-64年:在调查总统肯尼迪遇刺事件的沃伦委员会工作。

1973年12月6日:在原副总统斯皮罗·阿格纽辞职后成为美国副总统。

1974年8月9日:在原总统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辞职后成为。

1974年9月8日:无条件赦免尼克松。

1974年11月23-24日:与苏联总统勃列日涅夫在海参葳举行会谈。两国元首达成限制核武器数量的临时协议。

1975年4月30日:越战结束。

1975年5月12日:白宫宣布新的柬埔寨政府在国际海域掳走一艘美国商船。两天后,美军突袭并占领了一座柬埔寨岛屿。柬埔寨当局后来释放了所有的船务人员,但仍然有大约40名美军方人员在该事件中丧命。

1975年9月:两次躲过暗杀阴谋。当月5日,加州一名男子因为使用一支半自动手枪瞄准福特被捕。当月22日,旧金山一名男子竟然朝福特开了一枪,事后被捕。

1976年7月4日,作为总统见证美建国二百周年。

1976年11月2日,被卡特击败,寻求完整总统任期受挫,

1977年1月20日:福特离开白宫,卡特正式就任总统。

1978年4月:福特和他的孩子们说服他太太贝蒂接受治疗,以解决贝蒂滥用药物以及酗酒的问题。治疗获得成功,这直接导致“贝蒂·福特中心”基金的建立。

1999年10月27日:和他妻子获得国会金质奖章。

2000年8月:在费城参加共和党大会期间轻微中风。

2001年9月14日:和前总统卡特、布什以及克林顿一同现身华盛顿的国家大教堂,为9·11恐怖袭击遇难者祈祷。

2006年1月:因肺炎在加利福尼亚一家医院治疗12天。

2006年8月:在明尼苏达州一家诊所接受治疗,安装心脏起搏器。

2006年12月27日:去世,终年93岁。

3. 亨利·福特(Henry Ford)1903年创建福特汽车公司,公司名称取自创始人亨利·福特(Henry Ford)的姓氏。

福特生前十分喜爱动物, 他经常忙里偷闲访问动物专家,读有关动物的书籍和报纸,他在这个领域也有较深的造诣。1911年,商标设计者为了迎合亨利 · 福特的嗜好,就将英文"Ford"设计成为形似奔跑的白兔形象, 一博福特的欢心。 福特汽车公司的商标是蓝底白字的英文"Ford"字样,被艺术化了的"Ford"形似活泼可爱、充满活力、美观大方的小白兔。"Ford"犹如在温馨的大自然中,有一只可爱,温顺的小白兔正在向前飞奔, 象征福特汽车奔驰在世界各地,令人爱不释手。

1908年福特汽车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辆属于普通百姓的汽车-T型车,为"装在汽车轮上的美国"立下了不朽功勋,世界汽车工业革命就此开始。

1913年,福特汽车公司又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线,这一创举使T型车一共达到了1,500万辆,缔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世界记录(后被大众-甲壳虫以累计2000万辆的记录打破)。福特先生为此被尊为 “为世界装上轮子” 的人。

在1999年,《财富》杂志将他评为“二十世纪商业巨人”以表彰他和福特汽车公司对人类工业发展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亨利·福特先生成功的秘诀只有一个:尽力了解人们内心的需求,用最好的材料,由最好的员工,为大众制造人人都买得起的好车。 在美国独立200周年期间,为了配合这了个有纪念意义的节日,美国最大的通讯社――美联社, 在对这200 年中的20件大事进行的全美民意测验中,福特汽车公司名列第十,可与后来的"阿波罗"飞船登月、爆炸媲美。

考驾照都有哪些程序?

(1)给你先看一文章:

第三章 开学典礼

===================

据业务员介绍,从学车到拿到驾照,需要经过三次考试,即理论考试(也叫交规考试,交通法规考试),桩考(倒桩考试),路考(上路考试)。每门考试都必须通过,否则就拿不到驾照。其中最简单的当然是理论考试,只要自学有关资料和测试题就可以<SCRIPT></SCRIPT> 了。理论考试必须到车管所进行,采用电子化考试方式,随机从题库中抽取一百道题(只有选择和判断两种类型),答对九十道以上就算过关。没过关的,可以当场交30元立即补考一次,以此类推,直到合格为止。

理论考试说起来容易,但对我们这些没有接触过的人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特别是机械部分,根本搞不清汽车的构造和原理。所以,驾校专门举行了一次开学典礼,并进行相关业务辅导。

出于对省级机关干部职工的照顾,驾校专门把我们的开学典礼安排在一个星期天,这样不必请假就可以参加了。

开学典礼前的一天,驾校通过我们的联系人,发给每位学员一个纸袋子,里面放了几本资料,主要是驾驶员培训教材、交通法规与相关知识考试复习资料、驾驶员创伤急救培训教材。这三本资料中,最重要的是考试复习资料,因为里面全是考试题,而参加理论考试时所出的题也全都出自这本书。

开学典礼那一天,我们按照通知要求,一大早就在指定的地点集中准备乘车,因为驾校在南京郊区,路途较远。每个人手里都拎着驾校发的那个蓝色纸袋子,虽然也有不是一个单位的,但从袋子就可以判断出都是去参加开学典礼的学员。早上8点,驾校的三辆空调大巴准时开到了集中乘车地点,让我们对驾校的管理以及规模有了一个很好的初步印象。

车子开在路上,我们就在想,典礼会是一种怎样的情景?是不是象**里常见的那样,主席台上方挂着红色横幅,上书四个大字"开学典礼"或者"热烈欢迎新学员"之类的,然后校长训话,讲一些热情洋溢的官话套话。不过,等到进了驾校,才发现原来所谓的开学典礼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仪式。九点钟"典礼"开始时,只是由一位工作人员宣布"开始上课",然后就请一位老师傅讲起课来。

呵呵,这哪能叫开学典礼呀?开学是真,但既没有庆典,也没有什么礼节嘛……

========================

第四章 开车秘籍之一

========================

开车还有秘籍吗?呵呵,你不参加驾校培训当然不知道还有秘籍一说。所谓秘籍,其实是"开学典礼"结束后,一位老师傅对我们的经验传授。一开始我们也没把他的讲课当什么珍宝,以为不过是书上的内容。但老师傅的一席话却让我们打起了精神。他说:"我今天讲给你们的都是开车时肯定会遇到的经验。这些东西,你不要以为今后你学车时会有师傅教给你。有的师傅是不会告诉你的。"

怎么样?听了这话,谁要是还不竖起耳朵来听,那他真是钱多得烧得够呛了,学车可完全是自费的呀。

看不看随你呀,翻了翻我的笔记,秘籍一共31条啊:

1、开门。学车第一件事,自然是先开车门。车门谁不会开呀?呵呵,你平时开的车门那是乘客上下的门,现在却是驾驶员上下的门,里面有方向盘摆在那里呢。怎么上啊?打开车门后,右手扶好方向盘,再迈右腿,跨进座位。

2、坐姿。现在你的身份是驾驶员了,开车可不是象乘客那样,想上就上想下就下的了。从上车开始,这个车就将陪着你直到抵达终点。开车的时间可能会很长,因此,必须考虑让自己先舒服起来。怎么舒服呢?当然最重要的是坐得舒服。坐得舒服跟什么有关系呀?当然是座位呀。好了,在开车前,请先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主动调整座位到最舒适的状态吧。这可是你的权利呀。

3、仪表。坐好之后,要熟悉方向盘后面的仪表了,有水温表、汽油表、动力表、转速表……呵呵,以后再慢慢熟悉吧。

4、离合器。没踩过吧?呵呵,不踩离合器,你怎么把车子开走啊?记住了,离合器可不是刹车,要一踩到底。千万别粘糊。

5、挂档。那位说了,我买无极变速车,不需要挂档。呵呵,可以呀,那比挂档车贵啊。别以为无极变速就好,费油,容易坏,你左脚长时间不动,还容易疲劳呢。

=======================

第五章 开车秘籍之二

=======================

6、眼光。开车当然要用眼睛看了。但怎么看哪?看自己的车头吗?看很远的地方吗?不是的。目光应该平视,距离在离自己的车子稍远的地方。看近了,就容易撞人,你速度快呀;看远了,也容易撞人,你把跟前的忽略了,能不撞吗?

<SCRIPT></SCRIPT>

7、距离。好了,车子开起来后,两边会有路牙吧,距离掌握在多远呢?告诉你,50公分。左右都要掌握在50公分。为什么?一个是安全,你开车的时候方向盘总会动动吧,那就要留下安全距离;另一个也是安全,但是为了会车时的安全。有时会遇到双向行车道只用白线隔离的吧,对面来车经常会超车,根据左侧超车的规定,它就经常会压线,也就是把车开到你这边来,一般会过线30公分吧。你把距离留足了,就提高安全系数了。

8、速度。刚学车,千万别开快,容易慌。由慢到快比较好。开始可以控制在每小时20公里,适应之后再增加到30、40公里。"40公里已经很快了。你平时看市内出租车跑得都很快吧,也不过40公里呀。"授课的师傅如是说。

9、转弯。嗯,道路总不是笔直的,开车就得会转弯。要转弯就得学会正确使用方向盘。怎么打方向盘哪?必须双手交替进行。特别是大转弯时更必须如此。怎么练习呢?建议回家拿个脸盆练习吧。"以前我教过一个学员。我问他,开过车吗?他说开过。在什么地方开的呀?国外。好,我不动声色,看他开。一到转弯的地方,我就看出他的毛病了。什么毛病呀?方向盘打的方法不对呀。他两只手都放在下面,一点一点地挪。那怎么行?!"授课的师傅如是说。

10、数距。上面讲过眼光了对不对?光会看适当的距离还不行,还得会目测距离。这个非常重要。要通过不断的训练,使自己能够目测出车外不同事物的大小和距离。为什么说这个重要?你开车上路后总要超车吧?超车时总要先判断有没有足够的超车距离吧?总要看一下对面来车的距离吧?还有,如果你正行驶在两辆车之间,你判断不准距离,就会被夹住。呵呵,听上去不可思议,但实际上有不少这样的情况出现呢。

======================

第六章 开车秘籍之三

======================

11、油门。给油的时候一般都说"踩油门",对吧?实际上这个"踩"字是错误的。正确的应该是"压",是"压油门"。区别在什么地方啊?告诉大家,区别在于,脚掌与油门之间要紧贴,不要有距离。脚跟着地,不要离地,然后下压或上抬。你可以体会一下,"压"是联系在一起的吧,"踩"呢,是有距离的。大家坐过老司机和新手的车吧?前者稳,后者愣,对不对?轻压和猛踩油门或刹车就是最主要的原因。建议大家没事的时候练习练习,把两只脚经常动动,找找感觉。

12、高速公路。现在高速公路越来越多了,学会开车,肯定得上高速。作为新手,需要注意什么呀?休息。第一次上高速,开上一段时间以后,建议停车休息一下。为什么?缓解一下紧张情绪。"我有一次带一个学员上高速,开了半个小时之后,我问他紧张吗?他说不紧张。我又问他看到了什么?他说没看到什么。嗯,有问题了吧?他说是不紧张,其实眼睛已经直了,大脑反应已经变迟钝了,该注意的标志已经注意不到了。所以我说,才上高速时,一定要注意及时休息,把车停在路边,下车转转,把车盖打开看看,闻闻有没有异常味道,弯腰看看车胎,是不是正常。做这些其实目的主要不是为了检查汽车,而是什么?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记住,休息时间要20分钟。不然没有什么效果。"师傅如是说。

13、加档。(抱歉,这个问题稍微专业了些,我已记不清楚师傅是如何说的了,笔记上也只有"加档"两个字。为防止以讹传讹,先空在这里吧。)一般来说,1档起步,2档跑路;时速30公里以上即可加上3档,40公里以上4档。加档有几个注意事项:1)养成速度感觉,新手的话除了看速度表和转速表(转速上2就应该加档),可以听发动机声音换档,当发动机嗡嗡作响时加档,当发动机声响低沉时表示动力不足应减档。2)加减档之前应先加减速度,再操作档位。3)加减档位后,离合器不要放得太快,否则车会抽筋。(此段由"游客"补充,谨表谢意。)

14、借车。学会开车之后,有不少人就会买车。买了车,问题就来了,有人向你借车怎么办?这些人可能是亲戚,也可能是朋友,也可能是同事。不是说抠门的话,建议大家少借为<SCRIPT></SCRIPT> 妙。为什么?因为汽车不同于自行车,一般借一下不会出什么问题,即使出问题你也容易发现。汽车不同,它娇贵。而且,一些零件都是在你看不见的地方。跟你借车的人,有熟手,也会有生手,每个人开车的习惯都不同。说不定,就把你车子的零件磨损了,搞坏了。而你还发现不了。

15、刹车。刹车一定要有超前意识。要对是否需要刹车以及什么时候刹车、刹多大力度的车作出及早判断,不要等到快撞上了再刹。

16、备件。汽车也是由一个一个的小零件组成的,现在的零件质量普遍不怎么样,也属于易耗品。所以,车上要常备一些小零件,象皮带、机油、轮胎、小灯泡等等,省得需要换的时候找不到。

17、检查。刚才讲到高速公路的时候说过这事。就是停车休息时记得把发动机盖打开看看、闻闻。发动机会起火,线路有时也会磨损,出现异常情况都会有异常味道。现在有不少车子密闭性好,特别是夏天,你把车窗全关了,开着空调,图个凉快。那即使有味道也闻不到了。其实这样不好。一是空气不新鲜,二是不能通过异常气味来及早发现险情。再说,转子真正跑起来,风还是很大的。所以,建议行驶过程中经常把窗户摇下来透透气,顺便也闻闻有没有异常气味。不然等到发现起火了再想跑就来不及了。呵呵,有点恐怖呢。

18、后视镜。汽车两边都有后视镜,主要是让你观察后面情况的。但有不少人只会看左边的这个,不会看右边的那个。但是不是只有左边才有其他车子和行人哪?所以,光看左边的不行,左右都要看。特别记住左右两边都要保持50公分间距。另外,遇到自行车的时候,要避让1.5米。为什么要这么多?防止自行车摔倒后碰到你的车。自行车摔倒有它的特点,骑自行车的人往往会有本能,先把摔倒一侧的腿着地,然后再丢车。你留出1.5米后,它摔倒也碰不到你了。

19、混合路。这种路在农村经常会有,双向车道,中间没有分隔线。路况相对也差,有时候路中间还会突起。遇到这样的路面,你要靠右,别开到最高的地方去。

20、上下坡。关键是注意安全。上坡时三个要点:动力、方向盘和刹车。超车时要特别注意,不管是人家超你还是你超人家,都要注意安全。下坡时刹车不能过重,也不能一直踩刹车,更不能挂空档。踩刹车会导致刹车失灵。

===================

第十三章 桩考集训

===================

不知道是不是我们在分校进行学习的原因,反正分校学习结束后,必须到总校再进行考前集训。集训与分校的学习有个很大的不同,就是集训时间由总校统一电话通知学员,而不是由学员打电话去预约。

不巧的是,总校两次打电话跟我预约集训,都正好赶上我出差。一次是在前往江西吉安的火车上,我们支部组织到井冈山活动,自然无法参加集训;还有一次则是我马上要前往湖南长沙参加一个全国会议,也没有去成。这样,我的学习进度就比其他同事要慢了。一些桩训还在我后面的同事,已经通过桩考开始路训了,我还没有参加桩考集训呢。

出差回来后,左等右等,总校也不来电话。后来有一天,老婆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跟我说:"你出差期间,驾校打电话来,让你练车呢。"我恍然大悟,八成是总校两次通知也没见消息,把我的资料放到另外地方去了。于是赶忙打电话给总校教务处,请求安排桩考集训。教务处的一位女士还算善解人意,立即把我的资料调出来,抓紧予以安排。

我是上午给教务处打的电话,下午就接到了总校通知,让我第二天参加集训。不过,负责通知的**说,先安排恢复性训练,然后再根据情况安排考前训练。呵呵,这意味着,我要比其他人多上三次课。尽管在前期的学习中我是比较优秀的,但总校可管不了那么多,他们只看你相隔的时间。

没办法,我只好挺不情愿地参加恢复性训练了。

本纪实开头说过,总校离我们市内很远,开车要半个小时到四十分钟,这样,坐总校班车,一来一去就要用去两个小时,加上训练的两个小时,一共需要四个小时,也就是半天时间了。好在学校把三堂训练中的两堂,安排在星期六和星期天进行,这样可以少影响工作。

集训主要是让学员有一个进一步熟悉相关技术和要领的过程,同时让带考教练针对存在问题进行指导。由于大家都已经会倒桩了,所以集训每台车安排了四个学员。平均下来,每个学员可以有半小<SCRIPT></SCRIPT> 时左右的练习时间。跟我分在一组进行恢复性集训的还有两女一男。男的据说是开出租的,出了事故,重新考照。一位女的是个个体老板,据说工作繁忙,从上次学习到现在已经有一年时间了。一年没有摸车,可想而知她已经跟刚开始学习开车的人一样生疏了。前进倒退都碰杆子不说,有一次还差点儿碰到旁边更粗的一根支撑铁柱,弄得教练直摇头。后来,她干脆另外约了一位教练单独练习去了。另外一位女学员,属于我前面说的身高没有优势那种,练习的时候也比较吃力,不是碰杆子就是压线。最后,教练在我们两位男士的名单上打了五角星,算是完成恢复性训练了。

集训时,我遇到了在龙江分校对我进行路训的李师傅。他不知为什么已经改到总校来进行桩训辅导了。他看到我也很高兴,看了我的训练后更是直点头,夸我的方向比较好。

又过了一个星期,总校来电,通知我参加桩考前的集训。照例又是三堂课。不过,这一次,我们的名单已经被张贴在了休息室的玻璃上了,上面写明哪天考试哪天的什么时候到总校来报到及其他注意事项。我被排在第3个出场。恢复性训练时的另一位男士被排在第一位。据说学校排名单也挺有讲究的,男学员普遍排在前面,女学员排在后面,因为女学员心理素质稍差,容易紧张。

三次训练很快就过去了,其间也没有什么好玩的故事。只是排在第一位的那位先生与带考的教练发生了不愉快,有一次他在训练时对教练说:"你别再喊了,我自己能行。你一喊我反而开不好了。"教练一生气,说:"行。你考试时我保证不喊。"说完拂袖而去。呵呵,这下子,我们这位学员老兄可不高兴了,在接下来的训练时间里,不停地说着气话,声称:"老子就不需要你喊,照样能通过。"

当然,不管是教练对还是学员对,最终结果还是要靠考场来检验。这位学员与教练之间的纠葛自此也成为我们几位共同关心的问题了。

--------------------------------------------------------------------------------

作者:will

发表时间:2005-1-14 10:25:33

================

第十四章桩考

================

桩考集训结束的第二天,就是桩考了。学校要求9点钟赶到学校集合,我便搭乘8点10分的班车前往学校。

东中西线三路班车几乎同时到了学校,学员们蜂拥下车。其中有不少是参加桩考的。9点多钟,学校安排了两辆专车,把我们送往考场——另外一个据说是由交管所办的驾校。

听说到另外一个驾校考试,我感觉不大舒服,那滋味就好象参加高考而本校不能单设考场一样。早知如此,当初还不如直接报那个驾校了。

那个驾校比我们驾校地盘大得多,里面有封闭训练场,有水有树,不象我们驾校那么光秃秃的。校区内的路上全是练习的车子,那速度一看就只有二档,慢得可以,开车的显然也是跟我们当初上第一堂课一样的新手。看着他们,想想自己,内心居然有了些得意。真是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呀。呵呵~^-^

带考教练按照分组,各自召集本组学员开会,发放考试证,讲述注意事项,告诉我们考试时每人允许失误一次。一旦碰杆或压线或其他失误,车子都会自动熄火。此时,由教练将车子开回到起点,学员再考。如果再出现失误,则只能补考了。据说,每有一名学员考试通不过,则所有教过他的教练将全部被扣工资。

考场设在学校中心地带,周围用两米多高的铁板围裹,大有全封闭的味道。两侧各留一个很小的通道,是为学员进出准备的。桩考是全自动的,在各个线路的延伸线上,放置了多个探头。这些探头大概会发射出红外线,一旦被车子挡住,则会启动熄火装置,让考生无法继续。围墙外面不知是谁放了一张长凳子,我们几个学员就站在上面向内张望,看看人家考试的情况。

等到11点钟,才轮到我们驾校考试。由于教练已经提前进场,所以我们象一群没头苍蝇似的,也不知道该从哪个门进。我们挤到右侧的一个小通道,但进去没多久就被驾校的人赶了出来,告诉我们到了我们时会喊我们的。于是我们就在门外等了。大家等得不耐烦,就开始责怪驾校组织工作太差。正好此时有一家电视台的记者扛着摄像机,跟着驾校的一名工作人员进行现场采访,几位学员便起哄,说考试组织工作太差之类。记者好象充耳不闻,置之不理。那位工作人员呢,面露凶相地对起哄的人说:"就你话多?!"一句话,让所有人都闭上了嘴。大家是来考试的<SCRIPT></SCRIPT> ,当然犯不上跟任何人过不去。

说话间,前面一个驾校的考生已经完成了考试,有五六个学员聚集在一起,往外掏钱,交给教练。原来他们都是没有通过的,交钱补考。这使我们这些尚未考试的有些紧张起来。

我们这组的1号2号进去了,许多人围在门口看热闹,过了一会儿,有人喊道:"1号过了!"原来,1号就是集训时跟我在一组的那位先生。他在进场前还不停地数落学校,揶揄那位教练,并引起了所有在场学员的关注。

等了半天也没听见有人喊我。正焦急间,突然听见考场里有人高声喊叫我的名字。赶忙冲进去。谁知迎面就被一位本校带队的工作人员厉声训斥:"你到什么地方去了?!喊半天不进来?!"我说:"我没到什么地方去呀,就在门口等着呢。"他没好气地说:"快去吧!先交卡!"我被这突如其来、莫名其妙的训斥搞得一头雾水,赶忙交了卡,验明正身,一路小跑,赶到我们所在的考试车那里。呵呵,带考的教练披头盖脸也是一阵责怪,"你怎么跑到那个门去了?!不是在这个门吗?!"我说:"你什么时候告诉我们在这个门了?他们不都是在那个门等着吗?"他不耐烦地说:"快上车考试吧!"

唉,就这样,美好的考试心情在一瞬间被打得七零八落,本来就有些紧张的心情反而被搞得更紧张了。我跨进驾驶室,看到副驾驶座位旁边摆了一个仪器。还没等看个明白,教练就说,"挂倒档,开始吧!"

十几堂课的训练,这一切似乎已经很熟悉了。我开始向后,顺利地正手入库。但在回方向的刹那,突然发现考试用车上的标记与我们练习时的有些不同,不象我们练习时那么醒目,只有浅浅的一点红色。天!正在想的时候,耳边听见教练的断喝:"快回!!"赶紧回方向。这时候才定下神来,找准目标,完成直线分中。等车子再完成一进后,就听见教练在右手窗外怒吼:"叫你回方向你怎么不回呀?!"我隔着车窗说:"听不见!"真的,坐在车子里,加上紧张,教练的喊叫有时候听不大清楚的。教练好象还很生气,仍在嘟囔着什么,我也没听清。由于对车况有了了解,接下来的几组动作完成起来相对比较顺利了。最后,车子停稳了,教练仍没忘提醒我:"退空档!"呵呵,在教练的友情帮助下,我把最后这个动作做完,教练总算有了些笑意:"下车吧。"

后来我出了考场才知道,原来我们这组第二位出场的那位老兄连续两次失误,没有通过。难怪教练们会生那么大的气呢。。

这些小小的不愉快,当然无法与考试通过的巨大幸福相比了。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到那个驾校的食堂吃了个午饭。看到那个破烂简陋的食堂,我又感觉还是我们的驾校好,食堂窗明几净的,哪象这里?哼!

===================

第十五章 路考集训

===================

桩考后一个多星期,驾校又找来电话,通知进行路考集训。此时,我的同事已经完成了路考,就等着拿驾照了。听他说,考试比较简单,从一档加到五档,然后靠边停车,两分钟就通过了。但是集训时候的教练会吃拿卡要,而且是通过暗示的方法来进行的。比如,某位学员中途熄火了,教练就说:"你欠我一包烟啊!"比如路途休息,教练就把车停在一家小吃店门前,然后说:"这家店的盐水鸭不错呀!"或者,把车停在一家小卖部门口,然后说:"这家店的'南京'烟正宗!"总之,听上去都是暗示学员表示一下的词句。

这些话,我都记在心上,而且,当初在参加开学典礼的时候,教导主任也曾给我们做过相关介绍,打过预防针的。其实想想,不就是两包香烟吗?只要能通过考试,这点小钱还是掏得起的。在前面的路训和桩训过程中,我也曾经完全出于自愿地送几包香烟给有关教练过。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师。在我们的一生中,特别是走上工作岗位后,还能再有几个老师呢?

现在回忆起来,路训集训这三天,是我整个学车过程中感觉最愉快的阶段。为什么?因为在这一阶段,我们从单枪匹马的默默开车变成了集体开车,边开边讨论,有了生活在集体中的快感。

<SCRIPT></SCRIPT>

路训集训与桩训集训一样,也是一辆车四个人,但与桩训集训不同之处在于,这四个人,从始到终都在一辆车上,教练始终坐在副驾驶位置上,我们是根据教练的指令,互相换着开车。后排座需要挤三个人,很亲密的。空间距离的拉近,有助于心理距离的缩短。所以,我们四个人,加上教练,很快就从完全陌生的五个人,变成了一个关系比较融洽的集体。前面的人聚精会神地开着车,后面的人可以随机发表评论,或者谈点其他内容,高兴了再分分口香糖,保持口气清新。

我们这四个学员,三男一女。唯一的女同学看样子已经有四十五岁左右的年纪,是一家学校的教师。孩子读高二,送到瑞士就读去了。另两位男同学,年纪都比我小,其中一个还没有成家,比较调皮;另一个成家了但还没有小孩,相对稳重。为了叙述方便,我就把他们称作老A、小B和小C吧。

路训集训是很有针对性的训练,完全是针对路考的。首先,集训的路线,据说就是考试时有可能走的路线;其次,练习重点是坡道起步、提速加档、靠边停车和定点停车。

由于上次路训过后,大家全都是在桩训,磨的都是一档和倒档,离合、刹车、油门的配合要求也不怎么高,加上已经好长时间没有开车上路了,所以,集训的第一堂课基本上都处于重新呼唤记忆的阶段,而每个人在坐上驾驶位置后都无一幸免地被教练批评过。老A第一节课居然熄了三次火,明显暴露出基本功不过硬,心理素质不高;小B呢,喜欢和教练抬杠,教练说东他就说西,弄得教练哭笑不得;小C相对好一些,但经常速度不够就加档,或者转速过了也不加档,搞得教练鼻子不来风。四个人中,我算比较好的一个,因为这期间我曾经趁着出差,在一座城市的一个没有游客的大公园里,开着那个单位的面包车爽过近一个小时,车感相对要好得多。不过,我也有问题,一是换档时右脚有时会忘记离开油门,车子会轰;二是我坐在后面谈笑风生,还自以为是,教练也有些小小的不高兴。比如靠边停车,我就跟他们说离路牙距离在50-100公分之间。大概这样说了几次。结果教练有一次实在忍不住了,没好气地回头白了我一眼,说:"你还说50-100?刚才我就没有纠正你!是那么多吗?!"呵呵,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有吱声。后来终于形成了统一意见:30-50公分。我还有一个细节也被教练批评了,那就是从驾驶座位下车时,随手关门用力太大,声音很响。他教导我们说:"你们在家也是这样关门的吗?!不能轻一点?!考试时如果这样的话,就是对考官的不尊重!"关门虽然只是一个细节,但后来我们才知道却是考试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大问题。重要在何处?留待下一章再说。

集训时,我兜里揣着烟,防止教练不开心,或者暗示之类的。可是,我们的教练却真的不象我同事遇到的那位那样,没有任何暗示,我有时递烟给他他也不接,经常只抽自己的烟。而且,连续三天,也并没有因为我们没送他香烟而态度变坏。可见,人分三六九等的话是一点没错的,教练与教练也会有不同,就象党员干部并非个个都是贪污腐败分子一样。

四个人中,小B个子不高,虎头虎脑的,最搞笑了。他上车后就以特有的方式跟教练套近乎:"教练!你真是好本事。我都看见好几个驾校的女同志跟你关系不一般了!"这话的起因是我们还没出驾校的门,有一个驾校的女同志刚好看到我们的教练开车,就微笑着顺手把手中盆里的水往我们的车上泼。我们这些过来人,当然能够知道他们之间关系不一般,至少是很熟悉的。我们问小B,怎么知道"好几个"的?他说:"我在车上也碰到过几次的。"原来,他坐的班车是中线,恰好跟教练同车。难怪教练的一切都印在他脑海里呢。

是谁第一个发明了车如题 谢谢了

汽车发展史——早期 我国古代的车辆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部车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发明的。据史料记载,在公元前2000多年的夏初大禹时代,有一个叫奚仲的人,他发明的车由两个车轮架起车轴,车轴固定在带辕的车架上,车架附有车箱,用来盛放货物。这就是世界上的第一辆车。 最初的车辆,都是由人力来推动的,称为人力车。后来人们开始用牛、马拉车,称为畜力车。据传说,畜力车是商汤的先祖相土和王亥共同发明的。 在历代车辆发展过程中,有重要技术价值的还要数指南车和记里鼓车。 在三国时期,有一位叫马钧的技术高明的大技师,他发明了指南车。指南车是一种双轮独辕车,车上立一个木人伸臂南指。只要一开始行车,不论向东或向西转弯,木人的手臂始终指向南方。 记里鼓车是早在公元3世纪时,中国最先发明的记录里程的仪器,可惜最初结构已失传,到宋代才由燕肃重新制造成功。 指南车和记里鼓车都是利用齿轮传动原理来进行工作的。它的出现,体现了700多年前我国车辆制造工程技术已达到的高度水平,是我国古代技术的卓越成就。 汽车发展史——早期 第一辆蒸汽汽车 1765年,英国人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带领人类进入了"蒸汽机时代"。许多发明家也纷纷把瓦特的发明应用到"自走式车辆"的设计中。 法国人居尼奥花了6年时间,于1769年制成了世界第一辆具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汽车。这辆式样很奇特的汽车,车身用硬木制成框架,由三个一人多高的铁轮支撑。车的前面放着容积为50L的梨形大锅炉,锅炉后边有两个容积为11加仑的汽缸。锅炉由简单的曲拐把活塞的运动传给前轮,使前轮转动。同时前轮还是转向轮,由于前轮上压着很重的锅炉,所以操纵转向杆很费力。 这辆蒸汽车存在一个致命的缺点,每走15分钟后,锅炉的压力就损耗尽了,只得停下来再加上水烧开成蒸汽,而它的最高时速也只有4km/h。 这辆车由于方向杆操纵困难,试车中不断发生事故。一次在般圣奴兵工厂附近下坡时,因转弯不及时而撞到了兵工厂的墙上,值得纪念的世界第一辆汽车,被撞得七零八落,面目全非。 (1):汽车发展史 早期蒸汽车的黄金年代(一) 18世纪末在欧美各国,出现了一个研究和制造蒸汽汽车的热潮,各种途的蒸汽汽车相继问世。汽车的车身和其它机构也在迅速改进。到了19世纪期,出现了一个蒸汽汽车的全盛时期。 1801年,理查德·特雷威蒂克制造了英国最早的蒸汽汽车。两年后,代又制成了形状类似公共马车的蒸汽汽车。这辆公共汽车能乘坐8个人,创造了在平路上时速为9.6km/h,坡道上时速为6.4km/h的世界纪录。 1825年英国公爵嘉内制成了第一辆蒸汽公共汽车。这辆车的发动机装在后部,后轴驱动,前轴转向。它采用了巧妙的专用转向轴设计,最前面两个轮并不承担车重,可由驾驶者利用方向舵柄轻便地转动,然后通过一个车辕,引导前轴转动,使转向可以轻松自如。 1831年嘉内利用这辆车开始了世界上最早的公共汽车运营业务,所以这辆车也被认为是世界最早的公共汽车。 (2):早期蒸汽车的黄金年代(一) 1828年,哈恩格克制成了比嘉内的汽车性能更好的蒸汽公共汽车,并开始了公共运输事业的企业化。他的车可以乘载22名乘客,时速32km/h,营运后很受欢迎。1834年,发展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公共汽车运输公司--"苏格兰蒸汽汽车公司"。 (3):汽车发展史 早期蒸汽车的黄金年代(二) 1805年,美国人艾文思首次制造了装蒸汽发动机的水陆两用汽车。这种水陆两用汽车是费城港当局为了疏通费城港,委托艾文思负责制造的,原来打算是制造疏浚船,不料船制成以后,因发列作业场地不在海岸边,于是不得不考虑将这艘蒸汽船运送到有港口的地方。艾文思在船底装上了四个车轮,用船上的蒸汽发动机驱动。这样便把船运到了港。因此疏浚船成了水陆两用车。它也成为现代水陆两用汽车的鼻祖。 1928年,法国人配夸尔制造了一辆蒸汽牵引汽车。这辆汽车首次采用将发动机置于车的前端,而由后轴驱动的总布置方案。在发动机和后轴之间,用链条传动。为了转弯灵活,后轴系由两根半轴构成,当中由差速齿轮连接,这就是最早发明的差速器。此外,两个小小的前轮,是各自与车架弹性相接的,这称作独立悬挂。这种独立悬挂设计,在当时有划时代的意义。配夸尔的链条传动、差速器、独立悬挂等设计,对汽车的发展贡献极大,至今仍在汽车上广泛地应用。 (4):汽车发展史 早期蒸汽车的衰落 在蒸汽车的最初发展时期,它们的设计都很简单,就是把一个蒸汽机装上底架和轮了。为了达到一定的输出功率,就要有个尽可能大的锅炉;为了达到一定的行程,又要备有充足的水和煤;车身重了,就要求有一副结实的底架和坚固的车轮。就这样,恶性循环,车越来越笨重,操纵越来越困难。 所以,这些大型蒸汽车仅适用于定班的往返行驶,路线固定,沿途又有煤、水供应。即便如此,仍有许多不可避免的缺陷,如制动困难,车太重,车轮窄,惯性大,转向不灵敏。有时候明知要减速转弯就是慢不下来,转不过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车撞上障碍物,要么就是制动太狠,轮轴断裂。更可怕的是,炉压过高,一时难以控制,经常发生锅炉爆炸事件。 而且,乘坐这种车还得看天气:下雨天车上遮盖不严,道路泥泞不安全;严寒天烧水难,易熄灭,行驶也慢;热天坐在锅炉边没人愿意忍受;刮风天要看风向,顺风时车尾的浓烟会把乘车人熏得喘不过气来。 (5):汽车发展史 早期蒸汽车的再度兴旺与最后没落 19世纪末叶,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欧美各国政府深感马车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于是又开始大力倡导动力机车。在此号召下,各国的蒸汽一事业如久旱逢甘露一般再次迅速发展起来。 法国人阿美德·珀列·配尔于1872年制造了一辆四轮蒸汽长途公共汽车,这辆车装有两台V型蒸汽发动机,它还具备有近似于现代汽车的变速器和转向盘。 1883年,法国人提翁·浦东合组汽车公司,制造三轮蒸汽车。从此蒸汽车由单个试制进入了工业生产阶段。 在载客汽车发展的同时,载货蒸汽车也发展起来。载货汽车要求牵引力大,能够爬坡。早期的蒸汽货车的典型式样是发动机在前,后轮驱动,并有宽敞的车槽。 (6):汽车发展史上的四座里程碑 第一辆汽油发动机汽车 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研制成一辆装有0.85马力汽油机的三轮车。德国另一位工程师哥德利布·戴姆勒也同时研制出一辆用1.1马力汽油发动机作动力的四轮汽车。 第一辆量产的汽车 1908年,汽车史上第一辆在生产线上大量装配的四轮汽车福特T型车在美国诞生。福特T型车一改以往汽车马车型的造型,加上功能配置上的创新和改进,使它成为当时城市最佳的个人交通工具,上市第一年就卖出1.9万辆。1920年,T型车从装配线退役时,总共生产了1500万辆。 第一辆划时代汽车 大众甲壳虫成功是众所周知的:它打破了福特T型汽车的产量纪录。目前,大众汽车公司又推出新甲壳虫,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它的优点是结实耐用,不讲究豪华,而且价格大众化。 第一辆微型汽车 1959年面世的“迷你(Mi ni)”轿车引发了汽车技术的一场革命。这种小型车在取得观念上的突破的同时,还屡次在汽车赛中取得冠军。40年后的今天,这款车仍然流行,几乎所有公司都模仿了“迷你车”的设计,使之成为最家庭化的轿车。

那些很强势的婆婆,后来都过成什么样了?

道听途说的我不敢说出来。但是,我这里,倒是真有一个年轻时候对媳妇不好的,但老了之后,过得很惨的老人!

在我国80年代的时候,整个国家都穷,更别说那时候的大山区农村了。

我的家乡,去年刚刚摘下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在过去,很多人家,穷得十天半个月吃不上肉,都是常有的事情。

有个老太太,年轻的时候,对三个儿媳妇都特别不好,以至于到老了,落得无人管的下场。

听说,在86年的时候,她家大儿媳妇生孩子,因为嫌弃大儿媳妇生的是女儿,她竟然还在大儿媳妇月子里,就一哭二闹三上吊的非得要分家。那时候,两个小儿子都还小,没结婚。

她大儿子苦苦哀求,说等媳妇出了月子再想办法搬出去,她坚决不同意。逼着大儿子一家,搬出去了。大儿子没办法,借了村里的庵子带着媳妇和刚出生的女儿住进去了。

如果就这单纯一个事儿,大儿媳妇也不会不管她。但是,后面老太太又连续做了不少让人心寒的事情。

老二长大了之后,第一个女朋友是我们当地的,但是女方嫌弃他家条件不好,想着让她家老二去上门。当时没说的那么明了,只是说,两边走。这下,不好了,老太太不干了,活逼着老二和那个女朋友断了。后来,老二连续谈了几个女朋友,有一个,倒是不嫌弃他家条件差,愿意和他过日子。但是,老太太非得说人家长得不好看,不同意。就这样,拖了好几年,老二三十了,都还没说上一房媳妇。干脆出去打工,在外面找了个女人,做了上门女婿,并且有了孩子。

老二原本想着,都已经有了孩子了,他妈妈再不同意,也得认了吧。熟料,这老太太,脾气真暴,二儿媳妇带着一堆东西过来看她。第一次上门,就让她拿着扫帚狠狠打了一顿,边打边骂人家是妖精,不要脸。二儿媳妇脾气特别好的一个人,让她这么大了出去都没记恨她。后来又陆续回来过几次看他。但是,有一次,她竟然连孩子也打了。这下,二儿媳妇不干了,说:“你打我可以,但绝对不能打我孩子。”从哪之后,就再也没见他们回来过了。老太太病了,村里给老二打电话,老二直接说:“今天的一切,都是她自己造成的,自己管自己吧!”

老三媳妇,那可更别说了,完全就是狠了老太太啊!大儿媳妇、二儿媳妇她倒是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对不住人家,便在老三说媳妇的时候,只有一个要求,必须和她同住。

老三结婚之后,真带着老婆和她一块住。只是,她家老三,15岁就出去打工了,中间好几年没回家。后来是因为要结婚了,才回来的。在结婚之前完全不理解他两个哥哥为什么讨了媳妇就忘了娘,还为这个,去他大哥家大闹了一场,骂他哥哥没良心。所以,老三对她,完全就是愚孝,妈妈说什么都对,宁可委屈了自己的媳妇,也绝对不会委屈他妈妈。

而这个老太太呢,她原本就比较懒,准确的说,是好吃懒做。当年赶老大一家出去,一个是因为大儿媳妇生的女孩,一个就是不想伺候大儿媳妇月子,不想带孩子,所以借分家的机会,赶老大一家出去了。

三儿媳妇和她一起住了七八年,最初几年,三儿媳妇完全就是忍者,不管婆婆如何刁难,都不反抗。婆婆不伺候月子,不帮忙带孩子,没关系,她自己咬牙坚持了。婆婆教唆男人打自己,她不敢吭声,认为男人打老婆,也是正常的,因为她小时候,也亲眼看到她爸爸总是打她妈妈。

她们婆媳最终的爆发,是老太太总是找她们要钱。起先 ,要个几块之类的,她也就给了。后来,老太太要的次数越来越多,金额越来越高了。有一次,她正为孩子学费没着落发愁呢,结果老太太张口就是要一百。她起先还解决,说家里确实是没钱。但老太太不听,还跟儿子告状,说儿媳妇不给她钱,想饿她。这个三儿子,也是不分青后皂白,就骂了媳妇一顿。这下,三儿媳妇彻底爆发了,牵着孩子回娘家,这边的事儿,啥都不管了。

老太太看三儿媳妇回娘家了,还说回的好,纵容三儿子离婚再去找一个。真的,当时劝架的人都觉得这老太太太过分了,有这么当婆婆,当妈的吗?有个心地善良的邻居老太太,偷偷把她三儿子拉一边,说了一下事情的经过。还说了很多三儿子不在家的时候,他妈妈对儿媳妇做的种种事。

这时候,三儿子才知道,原来不知道大哥大嫂、二哥二嫂不懂得孝敬他妈妈,更不是自己的儿媳妇对妈妈不好,而是他妈妈实在有些过分了。他不敢直接去他媳妇家,而是先去了他大哥家一趟,和他大哥大嫂聊天,问问他们心目中的妈妈是怎样的。因为大哥一家,虽然没和妈妈同住,但也离得近,了解的也多。从他亲哥亲嫂嘴里说出他妈妈的种种事情,他完全崩溃了,完全不敢相信,他一直错怪他大哥大嫂、二哥嫂和媳妇了。

后来,在他大哥的陪同下,他去了岳父岳母家把媳妇和孩子接回来了。然后,东凑西凑,凑了一笔钱,在县城边上买了房,彻底搬出去,不再和老太太住了。

老太太一看老三也要离开她了,认为都是三儿媳妇搞得鬼,竟然拿一瓶农药跑三儿媳妇娘家去了。如果不是当时围观的人手快,把她手中的农药打掉,她那次,就真得在儿媳妇娘家了。从这之后,三儿媳妇一家,彻底恨透了她。

她是邻居抬回去的,回去之后,天天骂天骂地骂三个没良心的儿子、儿媳典型的农村老太太泼妇形象。

不管她如何折腾,她身子骨倒是硬朗,竟然活了90多岁。只是到后面几年,几乎是天天靠着邻居救济才有吃上饭,要不然,完全就是饿肚子。具体什么时候的,没人知道。有一天,一个邻居看她好几天没出门了,好心进她家看她,才发现她早就了。赶紧通知她的几个儿子过来料理后事。

后事办得很简单,请自家人一块吃了个饭,找个一片空地就埋了。三个儿媳妇,除了二儿媳妇路途远,没回来,另外两个,一滴眼泪都没掉,反倒都说:“这下,彻底清净了!”

“三五牌机械钟表”应该往哪个部位加润滑油?

把机芯卸下来后,首先用酒精或松节油擦洗钟芯,然后往所有的轴承、销子、齿轮和发条上添加润滑油。

擦洗的工具可以是油画笔和棉球棒,其方法是:先用油画笔往机芯上大面积地涂刷酒精或松节油,以溶解机芯表面的灰尘和污垢,然后用棉球棒将灰尘和污垢擦掉。擦净后的机芯须置于通风处使其晾干,待酒精和松节油全部挥发之后方可上油。

上油的工具可以是钟表针或小号毛笔,盛油的油壶可以是小碗或小酒盅,将钟表针或小毛笔蘸取少量润滑油,立即将其填充到钟表的各个轴承之中。至于往齿轮或发条上加油,则可用中号油画笔。

钟表的寿命是很长的,只要没有挤压和碰撞,一般说来几十年内是坏不了的。钟表不走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缺油。停走的钟表,只要擦干净,上了油,一般都能走起来。但擦完油的钟表有时不会立马就走,这时就需要用人工“发动”一下,例如把离擒纵叉较近的齿轮用手稍微一推,表就走起来。

擦洗钟芯最彻底的办法,当然是将机芯卸开,将所有零部件都放入汽油或松节油中浸泡一下,逐个擦洗,然后再组装起来。

但这一般是专业人员用的办法,对于不熟悉钟表结构的业余修表者来说,可就是卸开容易安装难,一旦把钟表卸得七零八落,就很难顺利地安装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