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分悬赏!!历史上美国操控国际石油价格实例有哪些?另求俄格战争美俄博弈的影响(论述题)
2.印度大量进口俄罗斯石油,此举对俄乌冲突会产生哪些影响?
3.卢布最近为什么跌了
4.决定油价命运的会议即将开幕,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了
5.俄罗斯准备为乌克兰建立粮食人道主义通道小麦玉米期期货下跌
6.俄罗斯衰弱的原因是什么?仅仅是因为经济不行?
高分悬赏!!历史上美国操控国际石油价格实例有哪些?另求俄格战争美俄博弈的影响(论述题)
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总有一天,地球上的石油资源将不复存在。
然而目前来看,全球石油供需大体上仍然是平衡的。那么,为何当前国际原油市场油价一涨再涨呢?其实,油价的上升,更多的是人为因素,而非经济需求使然。美国等西方大国的渲染和操控,对它国石油资源的抢占,以及产油地区的安全形势,是国际油价不断攀升的症结所在。
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大国,占世界总消费量的四分之一。美国也是第一大原油进口国,石油进口依存度达到53%。油价高位震荡,与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和军事扩张息息相关。
一是利用美元、黄金和石油的比价关系,疯狂套利,操纵原油期货价格。每次石油价格的剧烈波动,都能看到美国的资本黑手,比如,2008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全球经济低迷,石油价格大涨,严重背离了供需原理,期货市场根本不受美国政府监管,美国政府表面上打击投机炒作,实际上是美国政府和华尔街的联动。
二是通过战争和其它手段渗透抢占石油资源。发动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致使盛产石油的国家战乱不断,同时也影响了周边地区。美国的反恐战争,也直接影响市场的预期。伊朗作为世界第二大储油大国,不仅受到美国经济制裁,还受到战争威胁。无论伊拉克战争还是潜在的对伊朗的战争,无不给世界石油市场带来恐慌,造成油价动荡不定。美国还通过阿富汗战争,对中亚地区进行军事和经济渗透,通过参加石油开发等手段,竭力占有中亚及里海的石油资源。美国跨国石油公司已获得里海16%的石油资源,加上美英合资企业,两国已控制里海27%的石油资源。美国还对非洲发动能源攻势,目前非洲石油已经占美国石油进口总量的20%。美国凭借军事和经济实力,操控全球70%的石油资源及石油运输通道。对此,俄罗斯做出果断反击。2003年10月25日,俄罗斯石油大亨、尤科斯石油公司总裁霍多尔科夫斯基被捕,霍多尔科夫斯基试图将他的尤科斯石油公司主要股份出售给ExxonMobil公司。欲将俄罗斯这一重要的战略资源出让给的外国公司,实际上是一家美国公司。岂能轻易让其得逞?正如俄一位政府高级官员说,霍氏想出卖石油,这对克里姆林宫简直是一个“灾难性的事件”。目前,俄罗斯和美国在叙利亚的对峙,美国与中国在南海、东海和缅甸的角逐,都是为了石油资源。
三通过美国的原油库存变化,影响国际油价的市场预期,对国际油价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在遇到国际油价上涨的时候,根据自身需要,或动用战略石油储备,以期达到抑制油价的作用。或国际油价越是上涨,则越是扩大石油战略储备,不断增大世界石油供给的压力。
四是国际石油的定价权也主要操控在美国手中。世界产油储量前十名的沙特、科威特、加拿大、阿联酋、利比亚都被美国控制,国际市场上石油直接以美元定价,因而美元不断贬值也导致油价不断上升。据计算,美元贬值10%,就会使以美元计价的石油价格上涨7.5%。美国在控制美元和石油定价权上同样实行“单边主义”,以图保持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有评论指出,美国把石油作为经济武器,其目标主要对准中国,以遏制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印度大量进口俄罗斯石油,此举对俄乌冲突会产生哪些影响?
印度大量进口俄罗斯石油,其实跟冲突没有直接的影响。我们必须要看明白一点,进口石油跟冲突并没有挂钩,石油属于经济面,冲突不属于经济面。当然有的人喜欢混为一谈,其实混为一谈只会让问题更复杂,所以这个事情没有必要混为一谈。
印度进口石油其实目的是为了让自己省钱,因为欧盟和美国制裁俄罗斯,导致俄罗斯的石油无法进行出口到其他的国家,所以俄罗斯为了能够将原油出口降低的价格,在利益的诱惑下,印度为了降低自己的成本,所以大量进口俄罗斯石油。除了印度大量进口俄罗斯石油以外,其实土耳其他们也大量进口了俄罗斯的石油以及天然气。
从经济角度上来讲,俄罗斯大量出口石油其实是为了赚取利润,目的也是为了避免失业率上升,只要公务员能够正常开工,那么对国内的经济就不会造成对印度来说对于印度来说,从其他国家买石油也是买,从俄罗斯买石油也是买,当俄罗斯石油打折促销,那么比其他国家要便宜30%甚至50%的情况下,选择大量进口对印度来说是符合他们的经济利益的。
买卖石油是否会对冲突造成影响,我觉得影响是非常小的。不会因为印度大量购买俄罗斯石油就会改变局势,也不会因为印度不购买石油就会有什么大的变化。只有属于一种能源,那么印度有很多的汽车需要能源,还有很多的发电厂以及工业都要用到能源。为了避免国内油价大涨,所以印度才会大量的从俄罗斯进口能源。进口能源其实对于印度和俄罗斯来说都是一件好事,毕竟在其他国家进口成本较高,硬度不愿意为此而付出较高成本。
卢布最近为什么跌了
俄罗斯卢布暴跌主要是指2014年12月份的卢布大跌。美元对卢布汇率一度突破80的历史高位。其暴跌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国际油价的暴跌。油价大跌,Osakovskiy的分析认为俄罗斯2015年GDP可能出现1.5%的萎缩,同时俄罗斯2014年的通胀水平可能达到5%。
2、西方对于俄罗斯的制裁。由于俄罗斯的对克里米亚保持强硬态度,导致西方及美国不满。开始对俄罗斯进行经济制裁,主要是农产品和食品领域的制裁,同时冻结俄罗斯官员的资金。西方制裁也迫使俄罗斯的投资环境发生改变。制裁带来的风险不但对俄罗斯企业造成影响,还可能影响在俄罗斯投资的外资企业。
3、强势美元对新兴市场的影响。2014美元一度强势,世界只有美国存在加息预期,其余国家包括中国在内都是降息保增长,这一度促使美元强势,不仅卢布,黄金、白银,其他有色金属,能源产品因为美元强势也出现了大幅下跌。
各方面的影响导致市场对于卢布的担忧加剧,资本外逃的风险也将加大,投资者的恐慌情绪进一步升温,卢布的暴跌便在所难免。
决定油价命运的会议即将开幕,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了
决定油价命运的时候到了……
从周四开始,市场的目光将再次聚焦在油市,本周最后两天的两场重磅会议可能将改变油价的走势。在真正的好戏开始之前,你是否已经做足了功课?
01 事件梳理
全球油市即将进入至关重要的两天,沙特、俄罗斯和其它产油国正在努力争取召开一次旨在遏制油价暴跌的会议。上周末,欧佩克+成员对此进行了商讨,争论谁应该为原油崩盘负责,导致原定于周一举行的欧佩克+紧急会议推迟至周四(4月9日)举行。
本周五举行G20能源部长也将召开紧急会议。周二晚,沙特方面表示,G20能源部长“特别”会议将在4月10日举行,会议将确保能源市场稳定,G20将采取行动缓和病毒对能源市场的影响。
需求如此疲软,价格如此低廉,世界上大部分的生产商将被迫停产。随着需求不断下滑,库存空间即将爆满,不管是沙特、俄罗斯还是美国,除了减产似乎已经别无选择,对于其他产油国而言更是如此。即便如此,周四的这场会议依然存在许多不确定性。
02 精选分析
?会议前各产油国的产量和表态一览
在会议召开前,全球主要产油国基本上都已经表过态,金十将各产油国最近的表态都梳理了一遍。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他们都是如何看待减产问题的:
沙特1200万桶/日(4月发布)
俄罗斯1129万桶/日(3月发布)
美国1300万桶/日(3月底发布)
巴西306万桶/日(2月发布)
挪威207万桶/日(2月发布)
加拿大578万桶/日(2月发布)
伊拉克462万桶/日(3月发布)
阿联酋300万桶/日(3月发布)
科威特267万桶/日(3月发布)
尼日利亚193万桶/日(3月发布)
总体来看,包括俄罗斯在内,多数主要产油国都表示有必要为了稳定油价进行减产,并且愿意参与其中,但并没有把话说得非常肯定,这意味着存在变数。
拓展阅读: 隔夜狂泻8%后美油早盘涨6% 紧急会议前各方态度到底是怎样的?
美国的表态至关重要
这次美国的态度可能将起到决定性作用。沙特和俄罗斯都要求美国页岩油生产商加入减产计划,这也是欧佩克+计划邀请德克萨斯州和加拿大的石油生产商参加紧急会议的原因。
俄罗斯和沙特都已经表过态,美国应当一起减产。俄罗斯总统在上周五就表示,已经准备好与美国在油市上采取行动,所有主要产油国都应该参与减产,包括美国、沙特和俄罗斯。沙特也表示,如果有欧佩克+以外的国家加入减产,沙特也会准备减产。
欧佩克消息人士表示,周四欧佩克+的减产规模将取决于美国、加拿大以及巴西等产油国的提议。伊朗油长表示,石油产量削减规模和持续时间,美国和加拿大的减产,减产的基线水平和分配应当在欧佩克+会议前解决。
拓展阅读: 油市的未来都押在特朗普身上了!
?周四的欧佩克+会议有哪些看点?
目前为止,市场对此次达成减产协议的呼声较大。从各大产油国的表态中也可看出,大部分产油国多少都表现出达成减产协议的意愿。而且据俄新社报道,欧佩克+监管委员会已经准备了减产草案。下面我们来看看此次会议人们最关心的几个问题。
周四的会议可能出现哪些情景?
尽管市场对减产的呼声很高,但是在最终达成协议之前,一切仍充满不确定性。以下是周四的会议可能出现的几种情景。
最好的情景 无疑就是全球主要产油国同意一起减产。 沙特和俄罗斯再次携手,美国、巴西、加拿大和挪威等国家也一同加入减产协议。
最糟糕的情景或与3月份的大会非常相似,减产协议破裂,这种情形下油价可能会重返20美元/桶附近的低位, 尤其是在沙特可能通过调整5月官方售价(OSP)展开报复的背景之下。值得注意的是,因为欧佩克+会议,沙特推迟公布5月原油的官方售价。
当然,出来最好和最坏的情景外,也存在其他的可能。比如:各产油国互不相让,保持当前的僵局,这也会市场预期落空,油价可能会再次下跌。
拓展阅读: 欧佩克+会议万众瞩目,减产命系油价涨跌前景
减产规模可能是多少?
虽然是否减产都尚未有个定论,但 目前各方普遍预期减产规模将达到1000万桶/日。周二欧佩克代表称,欧佩克分析显示考虑减产1000万桶/日至年底,但不减产也被纳入考虑范围内 。
此外,也有部分投行作出了较为保守的估计。摩根大通预计,由沙特和俄罗斯领导的欧佩克+可能在周四的会议上同意减产430万桶/日;高盛预计欧佩克核心成员国可能在今年一季度的生产水平上减产500万桶/日,美国等48个产油地区最终削减200万桶/日。
拓展阅读: 特朗普可能不靠谱,但欧佩克+会议基本确定
减产难以彻底解决供应过剩问题
鉴于全球原油需求受损严重, 减产1000万桶/日并不能彻底解决供应过剩问题。 因为这还远远赶不上需求下降的规模和速度。
就仅仅以印度为例,据印度炼油企业的官员称,由于印度当前处于一级封锁状态中 ,印度的石油需求已暴跌了70%。若印度按计划于4月15日结束封锁期,4月原油需求量可能较去年平均水平下降50%左右。 这相当于印度4月石油需求每天减少310万桶/日。从长远来看, 仅印度一国的石油需求量下降,就会抵消欧佩克+拟每日减产的1000万桶原油中的三分之一。
Rystad Energy的Bjornar Tonhaugen表示, 4月和5月油市的供应过剩可能达到2800万桶/日和2100万桶/日,这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减产,也许是目前拟议减产规模的两倍,而这对于产油国来说是难以接受的一个减产幅度。
虽然预期的减产规模明显不足以抵消需求下降的幅度,但若最后达成减产协议,却可以从实质上降低原油库存饱和的风险,并为解决库存问题提供了更顺畅的途径。对于油价来说,还是能够起到一定的提振作用。
?油价面临怎样的命运?
前面已经提到,就算各产油国达成减产1000万桶/日的减产协议,已久难以扭转供应过剩的局面。油市的低迷,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疫情导致的需求崩溃。因此,在海外疫情出现拐点,经济和原油需求开始复苏之前,减产的有效性值得怀疑,除非减产规模能够完全覆盖过剩的供应量,但这显然不太可能。
这也意味着就算达成减产协议,也难以彻底拯救油价。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油价可能
Oilprice分析师Arthur Berman认为油价可能先涨后跌
高盛 认为, 从减产协议达成到实际产生影响,存在一定时间的延迟,该投行预计未来数周内都不会对油价产生重大影响。
分析师普遍认为, 除非各产油国能很快达成新的减产协议,否则油价将再度大幅下跌。 不过,全球石油市场可能会在第二季度跌至谷底,如果全球经济在第三季度开始复苏,将原油需求的复苏打开大门。
俄罗斯准备为乌克兰建立粮食人道主义通道小麦玉米期期货下跌
美东时间周三,在俄罗斯方面透露俄罗斯方面准备为乌克兰粮食出口建立人道主义通道后,美国芝商所小麦和玉米期货价格出现下跌。
此前,西方国家一直在讨论为乌克兰港口的粮食出口建立“安全通道”的想法,并表示这样的通道需要获得俄方的同意。而俄罗斯方面的最新表态表明其态度有了明显松动。
俄罗斯准备为粮食出口建立人道主义通道
截至发稿,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小麦主力合约下跌1.5%,至每蒲式耳11.31美元。玉米主力期货下跌1.4%,徘徊于六周低位附近,报每蒲式耳7.61美元。
据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周三援引俄罗斯副外长鲁登科(AndreiRudenko)的话说,俄罗斯准备为运送食品的船只建立一条人道主义走廊,让它们离开乌克兰,以换取部分制裁的解除。
“我们在这一点上一再表示,解决粮食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取消对俄罗斯出口和金融交易实施的制裁,”俄副外长鲁登科引述称,“它还要求乌克兰方面对所有停泊船只的港口进行排雷。俄罗斯已准备好提供必要的人道主义通道。”
俄罗斯国防部发言人也在星期三表示,乌克兰南部城市马里乌波尔的港口重新开放。俄罗斯国防部发言人伊戈尔·科纳申科夫(IgorKonashenkov)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排雷工作完成后,港口已经“开始正常运作”。
俄罗斯国防部官员米哈伊尔·米津采夫(MikhailMizintsev)周三称,黑海和亚速海港口(包括敖德萨)的人道主义海上走廊将于每天上午8点至晚上7点开放。
乌克兰粮食出口迎曙光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乌克兰黑海港口一直处于封锁状态,超过2000万吨粮食被困在该国的粮仓中。
俄罗斯和乌克兰占全球小麦供应量的近三分之一,同时乌克兰也是玉米和葵花籽油的重要供应国。乌克兰港口关闭限制了大量粮食出口,导致全球粮食危机日益严重。
此外,小麦价格也受到咨询机构APK-Inform上调乌克兰2022/23年度作物和出口预测的影响,原因是乌克兰冬季收获好于预期。
该机构预计乌克兰2022年收获4830万吨谷物,其中包括1710万吨小麦和2520万吨玉米。2022/23年度预期出口量从早前的3320万吨上调到3940万吨。
俄罗斯衰弱的原因是什么?仅仅是因为经济不行?
只晓得争强好斗不想发展经济,只想凭苏联移留下来的核武器做世界老大,国家能发达吗?
其实民族的强盛与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全国民众的参与与辛勤劳动。世上什么资源都会有枯竭的一天。唯有劳动永远不会枯竭,还会在劳动中产生无穷的智慧和新新技能。唯有我们中华民族才会有无穷无尽的劳动资源和劳动人民为我们的祖国自豪吧!话说回来一个国家无论多么辽阔,无论多么强势,离开劳动,甚至以劳动为耻,尤其是把那些又脏又苦的劳动视为下贱的民族其前途可想而知!其实有时外部环境的压制真的没有自身强大那么重要!
苏联中了美国的经济圈套。苏联60-70年代的时候经济数据非常好,当时美国控制的国际石油价格很高,粮价很低,诱使苏联将国内经济发展重心投向石油开采,粮食则逐步大量进口(苏联农业发展长期被忽视)。当达到临界点后美国突然操控国际油价暴跌,导致苏联石油无法出口创汇不算,还把价格跌破苏联开采成本,使得苏联生产一桶石油就要亏本,国家大量投资打水漂收不回成本不算,还要不断出血补贴,同时美国操纵国际粮价飙升,苏联进口粮食成本飙升,一来一去十几年下来来苏联的血就那么被抽光,国内经济窘迫的一塌糊涂,政局稍一动荡就全盘崩溃。至今俄罗斯还没走出这个圈套,经济以石油出口为主,美国仍牢牢控制着石油定价权。
俄从来没有衰弱,为了平衡世界反对霸权倾尽国力为之抗争,有伟大的民族精神,坚持与霸权抗衡,虽然有弯路,但是,永远会立于世界大国强国之林。
有中石油30年,3千亿美元的高价长期合同,油气国际价格的下跌,对俄影响有限。俄罗斯几乎免费的水,电,油及免费医疗,教育等高福利使国家拖累不少。吞并克什米亚半岛是二战以来罕见的扩张领土行径,遭到许多国家制裁,被开除出G8会谈,更加独立。
言简意赅的说三点: 一,专注于侵占抢夺他国领土而忽视本国科技民生文化及农工商领域协调发展。 二,侵遍四邻四面树敌,一个朋友也没有,都想看俄罗斯,想好是不可能的。 三,抢来大片冻土荒原不适宜人居,不但无益于国家发展,反而在经济,政治,军事各方面消耗国家资源,拖累国家发展。 以上三点互相作用,积重难返而且无解,所以俄罗斯只能一边张牙舞爪一边挣扎绝望,渐落深渊。
俄罗斯已经倒下了!而且,倒下的非常彻底!五十年子内,俄罗斯绝对没有翻盘的可能! 俄罗斯最宝贵的财富?高端智慧人才损失殆尽! 高端智慧人才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一个国家不倒下、进而,能够跻身世界前列的根本保证。 俄罗斯的高端智慧人才,先是被入侵的蒙古人大量的屠杀,几乎损失殆尽。 后来,在沙皇俄国时期,经过长年的休息养生,俄罗斯又培养出了一些高端人才。 但是,这些高端人才在斯大林当政时期,又被几乎屠杀殆尽。 苏联培养人才的能力很微弱,而糟蹋、损失人才的能力很强,这样的国家能发展好吗?
在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的人才又大量地散失到世界各地。 现在俄罗斯的情况是:高端人才损失殆尽,剩下一些中、低档人才支撑危局。 幸亏俄罗斯地底下遍布黄金般的宝贵资源,挖出来就能卖钱。要不是有这些上天白给的钱财,俄罗斯早就完蛋了。俄罗斯主要是靠存活。 现在俄罗斯除了用一些劣质武器,打一些低档次的国家,以尽显俄罗斯的强大以外,看不出俄罗斯还有什么能耐! 俄罗斯这样做,还可以哄骗一下俄罗斯国内的大量愚氓,让他们在愚蠢的扩展俄罗斯疆土的表演中,体会到俄罗斯的伟大,以便更坚定地支持,让把他们带到更深的灾难之渊。用一种僵化不变的理论,来指导和超越社会发展规律,而采取盲目社会实践,导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严重错位和失衡,必然退出历史舞台。所以历史的发展规律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顺者昌!逆者亡!
苏联解体是上层的背叛,与底层百姓无关,苏联解体前,曾举行全民公决,就是否保留苏维埃进行投票,结果,百分之八十七的苏联民众赞同保留苏维埃,但是,掌控军队的叶利钦,在苏联解体后,又于1993年发动炮击白宫事件,非法抓捕了当时的苏维埃议会主席。记住,苏联解体并非人民所愿,而是高层背叛。
关键是恶性内斗,如果苏联八一九成功,叶利钦等一批人会被审判。为了自保,叶利钦成功打败这个政变,成功的原因肯定是没有公开的,跟美国私下的交易。既美国支持叶利钦,叶利钦必须按照美国提供的路子走,就是上面说的什么休克疗法,迅速私有化,宣布苏共非法等等等等,结果被掏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