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年10月21号汽油价格一升多少钱查询
2.辣条头部企业宣布涨价,你还会买吗?
3.需求长期向好趋势不改
2014年10月21号汽油价格一升多少钱查询
成品油价格上调后各地油价调整情况
今天零时起,国家发改委将上调国内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汽柴油涨幅均为600元/吨,全国汽油零售价格将涨0.43元/升左右,柴油零售价格将涨0.51元/升左右。
上海:93号汽油5.99元/升
调整后上海市汽柴油最高零售价分别为7500元/吨和6750元/吨,分别上涨8.66%和9.69%。此次成品油价格上调后,上海地区最高零售限价为90号汽油5.51元/升,上涨0.44元;93号汽油5.99元/升,上涨0.48元;0号柴油5.73元/升,上涨0.51元。[详细]
北京:93号汽油每升涨至6.37元
在近千座国有加油站中,93号汽油价格将由每升5.89元统一调整为6.37元,每升上涨0.48元;97号汽油每升上涨0.51元,涨后价格为6.78元。[详细]
广东:93号汽油每升涨至6.25元
这次成品油价格上调后,国Ⅱ标准90号汽油每升上调0.45元,93号汽油每升上调0.48元,97号汽油每升上调0.52元,0号柴油每升上调0.52元;国Ⅲ标准90号汽油每升上调0.45元,93号汽油每升上调0.49元,97号汽油每升上调0.53元,0号柴油每升上调0.52元。[详细]
深圳深国III93号汽油上涨到每升6.25元
本次调价,其中“深国III”97号油,已从原来的6.24元每升上涨到6.77元,每升价格上涨0.53元。“深国III”93号油价格由原来的每升5.76元上涨到每升6.25元,每升价格上涨0.49元;“深国III”0号柴油由原来的5.50元每升上涨到6.02元,每升价格上涨0.52元。此外,98号汽油也由原来的每升7.48元上涨到8元,每升上涨0.52元。[详细]
浙江今起93号汽油每升上调0.49元
昨晚,浙江省物价局发布了关于提高成品油价格的通知,全省汽、柴油(标准品)最高零售价格每吨均提高600元。今天零时起,私家车主最常用的93号汽油上调了0.49元/升。[详细]
重庆:93号汽油6.11元/升
成品油价格于今日凌晨零时开始上调。93号汽油每升由之前的5.63元,上涨到6.11元;97号汽油由之前的每升5.95元,上涨到6.46元。[详细]
江苏93号汽油涨至5.98元/升 南京涨幅达0.88元
6月30日零时起,成品油再次涨价,且这次调价还带有一个新机制:实行全省统一价,江苏13个省辖市93号汽油统一为5.98元/升。成品油上一次涨价是6月1日,两次涨价正好横跨月头、月尾,以南京为例,这次93号汽油每升上涨0.51元,一个月内的涨幅高达每升0.88元,创下历年来的新高。[详细]
湖北:93号汽油6元
据悉,93号汽油、97号汽油、0号柴油每升均涨0.5元,90号汽油每升涨0.45元,-10号柴油每升涨0.55元。具体调整后的价格为:90号汽油每升5.65元(原价5.2元)、93号汽油6.00元(原价5.5元)、97号汽油6.3元(原价5.8元)、0号柴油5.85元(原价5.35元)、-10号柴油6.2元(原价5.65元)。[详细]
海南:93号汽油每升7.03元
6月30日零时,海口海秀中路中石化加油站的工作人员开始调整汽柴油价格,其中93号汽油由原来的每升6.55元调至7.03元,97号汽油由原来的6.94元调至7.46元,0号柴油从原来的5.42元调至5.94元。[详细]
昆明:93号汽油涨至每升6.12元
昆明市场成品油价格今天凌晨再次上调。一个月经历了两次调价,昆明市场90号汽油上涨0.54元到了每升5.69元;93号汽油上调0.58元到了每升6.12元;97号汽油上调0.56元为每升6.55元;0号柴油价格上调0.51元到了每升5.89元。[详细]
福建:93号汽油每升5.92元
从今日零时开始,我省像福州、厦门、漳州、泉州、莆田等一类价区的城市的汽、柴油价格将全面上调,90号汽油的最高零售价将由现行的5.14元/升调至5.59元/升,93号汽油最高零售价由现行的5.45元/升调至5.92元/升,97号汽油的最高零售价将由现行的5.76元/升调至6.26元/升,而0号柴油的最高零售价也将由现行的5.25元/升调至5.75元/升。[详细]
青岛93号汽油每升涨至6.02元
6月30日零时起,岛城的油价将进行调整:90号汽油由每升5.15元涨至 5.59元,涨了0.44元;93号汽油由每升5.54元涨至6.02元,涨了0.48元;97号汽油由每升5.94元涨至6.46元,涨了0.52元,0号柴油由每升5.31元调至 5.82元,涨了0.51元,-10号柴油由每升5.72元涨至 6.28元,涨了0.56元。[详细]
南昌93号汽油每升涨至5.98元
从30日起成品油价每吨提高600元,这是本月内第二次上调成品油价格,上调幅度也大于上一次。记者从南昌地区某加油站负责人处了解到,93#汽油每升调整至5.98元,本月两次调价累计上涨了0.79元。[详细]
西安93号汽油涨至每升5.94元
根据完善后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结合近一段时间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国家发改委决定自今日零时起将汽、柴油每吨上调600元。调价后,西安地区93#汽油最高零售价为5.94元/升,涨幅0.48元/升。[详细]
河北93号汽油每升涨至6.03元
来自省物价局的消息称,《关于提高成品油价格的通知》说明已下发,据此测算,之前5.54元/升的93号汽油价格已经突破6元,达到6.03元。按照省物价局公布的各种油品最高零售价格详单,90号、93号、97号汽油及0号柴油每升零售价格分别上调了0.45元、0.49元、0.51元及0.52元。[详细]
沈阳93号汽油今起每升涨0.47元
从今日零时起,沈阳汽油、柴油的价格开始全面上调,此次上调幅度比较大,最高每升上调0.58元。[详细]
合肥93号汽油涨至5.99元/升
根据国家发改委文件精神,从今天零时起,我省成品油价格开始上调,合肥90#汽油的价格调整为5.6元/升,0#柴油的价格调整为5.84元/升
辣条头部企业宣布涨价,你还会买吗?
辣条涨价并不会影响我的购买欲望,毕竟现在物价都在涨,辣条涨价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且辣条作为零食之一,对我们也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提起辣条,总能想起来小时候在小卖部里面,一毛钱一根的辣条,两毛一袋的饮料,五毛一袋的芒果干和唐僧肉。这些便宜又好吃的零食,成为了我们小时候快乐源泉,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对小时候的辣条的味道念念不忘。
随着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大,辣条也从小卖部、从校园走到了批量化生产的产线和超市,不只是孩子喜欢吃,年轻人也在吃,辣条逐渐成为一个日渐庞大的零食分类,占据着零食行业的“半壁江山”。
近日,两家辣条头部企业卫龙、麻辣王子宣布上调产品价格,很多网友直呼“小时候吃不起辣条,长大后也吃不起了。”
对此,麻辣王子解释为,自 2022 年以来,受全球大宗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粮油食品价格屡创新高,因此产品的原材料成本也在不断上升。而生产辣条使用的主要原材料有:菜籽油、面粉、辣椒花椒、香辛料、包材等。
对于头部企业宣布涨价的这个事情我是能够理解的,毕竟作为企业肯定是成本和企业利润放在第一位,特别是疫情当下,各行各业都比较艰难,适当的调价也是为了企业更好的生存下去。而我选择继续购买辣条的理由主要就是以下三点原因:
一、选择继续购买辣条,出自于对辣条这个零食的回忆和情怀吧,毕竟小时候的回忆还能够找回来的不多了。我小的时候比较喜欢吃的就是辣条和火腿肠,虽然现在长大了,每次到超市买零食,还是会每次必买辣条和火腿肠,这已经成为了我的一种习惯。
二、现在油价、菜价、水果等生活用品价格都在上涨,所以对于辣条涨价,我并没有多少惊吓,也没有觉得不能接受。毕竟辣条在我们吃的食品一类中,还是属于价格比较亲民的,不至于舍不得吃的那种。
三、虽然我对辣条涨价的事情没有什么意见,但还是希望商家在调控价格的同时,能够坚持把关食品质量,不要价格上去了,品质却下降了。反正有的时候买的辣条会让我比较失望,量少就算了,关键还不好吃。
所以,成本上涨,辣条跟着调价,只要产品质量、口味和食品安全做到位,我还是会支持的。
需求长期向好趋势不改
需求长期向好趋势不改
1、新能源车需求持续高涨,逆势而上持续放量?
2022年以来,国内新能源汽车需求持续增长。一季度,我国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119万辆,同比+145.40%,渗透率为21.88%。其中,3月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45.5万辆,同比+122.40%,环比增长63.10%。渗透率达到25.08%,需求持续上升。
2022年一季度下半年,受疫情蔓延、上游原材料成本高企、地缘政治冲突推高燃油价格、产业链缺乏核心等因素影响,国内汽车供需将面临较大压力。受到一定影响,销售总额增长乏力。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国内乘用车销量543.9万辆,同比增长8.3%; 3月销量181.4万辆,同比-1.6%。
受益于政策支持、新车型产品能力迭代提升、销售渠道与客户充分沟通等因素,新能源乘用车销量逆势上扬,领跑新能源车企,新能源汽车销量实现生长。威力还是相当可观的。
1-3月,比亚迪累计销量28.63万辆,累计同比+422.97%;特斯拉国内累计销量14.17万辆,累计同比增长145.40%;鹏汽车累计销量3.46万辆,累计同比+159.00%;理想汽车累计销量3.17万辆,累计同比+152.10%。蔚来累计销量25768辆,累计同比+28.50%。
2、新能源车产销格局的扰动:终端提价、疫情蔓延与缺芯瓶颈
2022年以来,上游原材料供需紧张的格局持续发酵。与下游需求的飙升相比,上游采矿能力不足。加之市场主体短期行为扰动等因素,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持续快速上涨。 3月17日电池级碳酸锂市场综合报价48万-52.2万元/吨,而2021年初碳酸锂价格仅为5万元/吨上涨至5.68万元/吨,涨幅较大。
上游价格压力长期传导至下游销售终端。 2022年初和3月份,自主品牌、新势力、合资品牌的新能源车型将有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的涨价。 6万-12万元价位段的中低端车型价格涨幅明显高于主流车型。其中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哪吒涨价幅度在6%-16%。
我们认为上游成本驱动的价格上涨至少会从两个方面影响新能源汽车的需求:
(1)涨价可能导致部分中低端车型用户推迟购车进程。一般来说,中低端机型的用户对价格比较敏感。对目标用户购车意愿产生影响;
(2)在上游材料成本持续承压的背景下,车企涨价频率增多,可能会进一步挤压部分购车需求。
2022年3月以来,疫情先后在华南、东北、华东地区蔓延,影响新能源汽车产销。我们认为至少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防疫政策下,车企生产端受到打压:如特斯拉上海工厂自上海进入阶段性封锁策略以来持续停产,导致3月销量不及预期,延长交货时间;理想常州工厂停产2天(已恢复生产);
(2)疫情防控下,供应链周转水平下降:一是车企上游零部件生产有限,运输情况受防疫政策限制。 Rupp、Aptiv等汽车零部件企业生产活动受到明显影响;
上游汽车零部件的限产不仅延长了周转周期,还直接导致下游汽车企业停产。 4月9日,蔚来汽车在官方APP上宣布暂停车辆生产。停产是由于其上游汽车零部件供应合作伙伴(主要位于上海、吉林地区)因疫情蔓延而停产;二是车企下游整车物流放缓,客户交付周期进一步拉长;
(3)线下客流和新渠道拓展受到影响:在疫情蔓延的背景下,几乎所有车企的线下客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分销渠道尚未规模化和规范化的新能源企业来说,这种效应更为明显。此外,2020年下半年开始的“缺芯”瓶颈尚未完全打开,新能源汽车对芯片的需求普遍高于燃油汽车。在整体芯片供应相对紧张的背景下,各车企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芯片供应紧张。
3、新能源车短期产销面临压力,但不会动摇向好趋势
在涨价、疫情、缺芯的背景下,市场对新能源汽车产销格局演变的疑虑和分歧加大。作为短期因素,会对新能源汽车市场产生扰动,总体上不会扭转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上升趋势。
生产方面,虽然疫情对国内生产活动造成客观影响,但对新能源汽车生产的影响不会太大:
(1)疫情区域层面分化明显,车企保供重点:产销扰动集中在上海、东北地区。
比亚迪、长安、长城、五菱、广汽艾安等国内汽车企业以及部分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华中、华南、华北地区。当前疫情对主流车企生产端影响有限;结构复杂度低于传统燃油汽车,零部件相对较少。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负面影响较低;而车企则聚焦景气度更高、市场反馈更好的新能源。汽车有望从合资车企平台和上游零部件供应商获得更多有保障的供应资源,保证生产合理进度;
(2)生产供应链的周转瓶颈也有望在上层政策和疫情控制的引导下逐步打开,缓解疫情对生产端的干扰。与此同时,车企自身也在积极推动复工复产进程:工信部派出工作组赴上海,会同上海相关部门推动重点工业企业稳产复工确保产业链、供应链顺畅运转。
4月5日,工信部党组成员王江平召开视频会议,研究建立产业链供应链诉求应急协调机制,建立工业企业“白名单”链供应链呼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重点企业,集中资源重点保障集成电路、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666家重点企业复工复产。
深入产业链龙头企业,通过点对点、一对一、短时间协调解决关键原材料库存预警等影响稳定生产的紧迫问题术语快速方法。
4月16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上海市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第一版)》。意见明确,各区政府、街道、镇、工业园区要积极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引导企业“一企一策”,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
与此同时,在复工政策推动、地区疫情缓和的背景下,各车企也在积极谋划复工复产。特斯拉上海工厂在停工三周后顺利获批,于4 月18 日恢复生产。
4月11日,一汽全面复工。与此同时,首批47家零部件企业正在有序复工。解放、一汽丰田等工厂也将陆续复工复产; 4月14日,蔚来汽车表示,供应链已略有恢复,合肥生产基地正在逐步恢复生产。后续生产计划取决于供应链的恢复情况;
上汽集团旗下企业也在调研复工复产准备情况,于4月18日启动复工复产压力测试。
(3)车企继续努力与客户沟通稳定预期:随着疫情稳定,车企有望加快消化积压订单,2022年继续放量。
从客户需求来看,不同的车型对应不同的客户群体,需求和认知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新能源汽车的迭代升级、购买政策、替代效应也影响着客户需求。
因此,我们认为:
(1)市场客户对涨价的态度和反应不同:
涨价带来的需求冲击效应对中低端车型最为明显,短期内中低端车型订单走弱在所难免;主流车型和高端车型的用户对价格的敏感度相对较低,车企整体涨价幅度也比较低。更加理性。 2022年以来,售价12万元至20万元的主流车型价格涨幅基本在1%至5%之间,整体涨幅不大;部分用户对新能源汽车关注度较高,了解涨价原因,延长交付周期,对混合动力汽车的前因后果接受程度较高;对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客户来说,购买动机本身在于混合动力汽车经济、省油的特点,几千元的涨价影响有限;
(2)在政府扶持政策持续以及当前高油价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仍然具有较高的性价比,保证了需求空间:
限购城市车牌价格较高,加上补贴、免购置税、免牌照、不限流量等上层政策支持,使得新能源汽车的购买和使用成本更高,竞争力更强。混合动力汽车较低的使用成本和节油效果更有吸引力,对中档燃油汽车形成一定的替代效应;
同时,车企终端销售渠道在涨价时,通过金融政策激励等手段对客户进行补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涨价对需求的负面影响。
一般来说,小型车(A0级)和紧凑型车(A级)的目标群体会更注重购车的性价比和使用的经济性,而中型车(B级)的销量往往被家庭首次/重复购买或城市白领驱动,他们也会关注新能源汽车相对于燃油汽车的性价比来做出决策。
因此,我们以三年6万公里为标准,计算对应车型档次和价格的代表车型的单位使用成本。结果表明,在高油价和持续政策支持的前提下,新能源汽车的单位成本更低,即经济性更好。计算依据是充电电价为0.56元/千瓦时(家庭电价),但即使假设部分充电站电价为1.5元/千瓦时,新能源汽车仍然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3)电动化+智能化驱动的产品推广将进一步增强新能源汽车的吸引力:
在领先自主品牌和新造车厂商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属性和消费属性不断提升,产品力成为决定需求的重要因素。由于电气架构等因素的特殊性,新能源汽车更适合智能化解决方案,产品力较同价位燃油车有一定优势,这对提高中高端渗透率有强有力的支撑。高端车辆——高端车型(目标用户通常强调乘客体验)。我们对比中高端车型,根据新能源爆款SUV和高端车型的相关参数,我们发现新能源汽车在空间、加速性能等驾驶体验上具有优势,还有智能化配置,有利于提升乘客体验。
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化、高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2022年高压快充、超长续航、激光雷达等新能源汽车将陆续推出,各大车企的产品线将不断拓展。
智能硬件配置升级的“军备竞赛”已经打响,产品力的不断提升有望进一步打通主流和高端车型,增强新能源汽车的吸引力,打开需求空间。
总体而言,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需求快速增长的趋势并未逆转。干扰因素更多针对的是车企供应链。由于客户订单机制存在时间滞后等因素,车企销售仍有一定缓冲空间,订单水平仍处于旺盛状态。
虽然消费者的看涨心态可能带动一定量的前期需求,但随着历史订单的逐步消化以及涨价效应的逐步体现,4-5月份行业订单可能会有所下降,但主要体现在低端机型,整体降幅有限,下半年需求不会低于预期,总订单需求受到支撑。
4、新能源车市展望:中期原料供应有望恢复平衡、长期渗透率持续提升?
中期看,保供稳价的上层设计持续推进,新增供给有望有序释放,原材料价格有望企稳回落,上游成本压力下降将带动车企提价步伐趋缓,抑制对下游需求的侵蚀;随着新能源车销量增大,平台成本下降,分摊到车的成本,起到一定的抵消效果,控制新能源车的成本上涨,保持性价比,逐步恢复市场平衡。
长期来看,政策完全退坡后,新能源实现和燃油车的充分竞争,新能源的电池技术、可靠性、装备提升、便利性、使用感受相比于燃油车的水平更重要,因此市场最终还是产品的竞争。
新能源车产品力持续提高有望带动新车渗透率持续爬升,主要客户群涵盖都市白领首购用户、家庭增购用户等,用户挖掘空间仍大;保有量方面,国内3.07亿汽车保有量中,新能源车只占不到3%,剩余的换购用户将会是更大的客户来源,随着新能源车使用便利性提升、技术创新迭代、智能化水平提升和厂家品牌营销、用户沉淀、产品可靠性稳定性不断验证、保值率提升,消费者对新能源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在不断提升,未来的需求发展潜力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