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湿热体质是什么表现?
2.如何通过艾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
3.听说艾灸可以瘦手臂,那艾灸瘦手臂灸哪里呢?
湿热体质是什么表现?
中医常常说湿热湿热,我们只知道湿热体质是不好的。如果自己是湿热体质的话要及时的去调理。一面身体状况不好。而且湿热体质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是由于气候的原因,_湿则是与消化系统有关。那么湿热体质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是湿热体质?
所谓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与消化功能有关。
所谓热,则是一种热象。而湿热中的热是与湿同时存在的,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或因“阳热体质”而使湿“从阳化热”。因此,湿与热同时存在很常见。
1、湿热体质的表现
1、总体特征: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脉滑数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2、型体特征:形体偏胖或消瘦。
3、面部,发黄发暗,面部油腻。
4、唇红齿黄、牙齿黄、牙龈红、口唇红。
5、皮肤易生痤疮,发红、脓疱。
6、口干、口臭、口苦、汗味大、体味大。
7、大便燥结或粘滞不爽,异味特别大,臭秽难闻。小便黄赤、颜色很深。
8、男性多有阴囊潮湿;女性常有白带多,色黄,外阴经常瘙痒。
9、舌像:舌红苔黄。舌质红,舌苔黄厚。
10、心理特征:性情急燥、容易发怒。
11、发病倾向:易患疮疖、黄疸、石淋、热淋等病。
12、适应能力:不能耐受湿热环境;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湿重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
13、湿热体质容易生病。脂溢性脱发、痤疮、体味、淋证;泌尿道感染,带下病、膀胱炎、尿道炎、肾盂肾炎。
14、皮肤特别容易生脓肿疮疡、容易得癣症:皮癣、脚癣、体癣、黄疸。还有对肝胆的感染性疾患。
15、这种体质的人特别容易出现筋骨肌肉的疲劳,易腰酸背痛、浑身疼的难受。
2、湿热体质的病因
1、先天禀赋
2、嗜烟酒、常熬夜
日久会出现牙齿黑,舌苔黄腻,满嘴口气,身上味道也大。长期带下色黄,下体异味很大,白带多黄。
3、滋补不当
如吃很多银耳、燕窝、冬虫夏草、乌鸡白凤丸等,滋补不当,滋补过度会催生或者加重湿热体质。
4、肝郁气滞
长期情绪压抑,借酒浇愁。
5、环境
长期生活在湿热环境,如广东。亚健康状态多见湿热体质。
3、湿热体质如何调理
1、截断滋生湿热的源头
不要再生湿热了,清热利湿,就是保证二便畅通,大便不要不利,不要粘滞,小便颜色淡一些,不要老是那么黄黄的,一看到小便黄就要喝水。
2、饮食上调理
少吃甜食、甘甜饮料、辛辣刺激的药少吃、少喝酒,所有食物中湿热之性最大的莫过于酒。少吃肥甘厚味。饮食方面要清淡祛湿。再特别告知的就是戒除烟酒。有的人不演绎放弃这种生活方式,那你就得承担这种后果,“病是自家生”
祛湿食物:绿豆、冬瓜、丝瓜、赤小豆、西瓜、绿茶花茶。
3、控制生活起居
忌讳熬夜,熬夜会增加湿热。因为熬夜伤肝胆,会非常影响肝胆之气的升发,容易生湿热。
另外尽量地避免在潮湿的环境中工作或居住。比如你是个痰湿体质或者是恶体质,买房子的时候尽量不要买低层,不然房子如果阴暗潮湿的话会加重你的湿热体质的。
4、艾灸治疗湿热体质
1、八_穴
取穴方法:位于骶椎之上,分上次中下,左右共八个穴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称“八穴”。
做法:可每天艾灸1次,每次20分钟
功效:八_穴有清热利湿的作用,适用于湿热体质偏于湿热的人。
2、曲泉穴
取穴方法:屈膝时,膝内侧横纹端上方凹陷中。
做法:以艾炷灸3~5壮,艾条温灸10~20分钟为宜。
功效:该穴可清利湿热,重在通调下焦,另外还可调经止带,适用于湿热体质人艾灸。
如何通过艾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
上了一定年纪的人,身体就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最常见的 脑中风 都是出在老年人身上。我整理了关于如何通过 艾灸 治疗脑中风后遗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艾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
人们对 中医 的 针灸 疗法都非常熟悉。艾灸就是指针灸中的?灸?,中医通过艾灸可以治疗多种 疾病 。其中,通过艾灸治疗中风病,就能取得非常不错的疗效。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医是如何治疗中风的。
中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大体上相当于西医的急性脑血管病,其致残率较高,多数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 神经 功能缺损,且上肢功能较下肢恢复慢,部分患者在恢复过程中会出现上肢肌张力增高,甚至形成手臂屈曲挛缩,给上肢的康复造成极大困难,按压配合艾灸井穴可有效缓解上肢肌张力增高,改善上肢运动功能障碍,介绍如下。
操作:取穴:手部六井穴: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冲、少泽。施术者先用大拇指腹分别按压患侧六井穴,每穴按压1分钟,然后将点燃的艾条对准上述 穴位 ,约距离皮肤2~3厘米,进行熏烤,以局部有温热感、无灼痛为宜,每穴灸5~10分钟,上述治疗每日1次。
从阴阳学说来讲,拘紧收缩属阴,舒展伸张属阳,中风后上肢屈肌肌张力增高乃因?阴有余而阳不足?所致,故临床常以泻阴经、补阳经为针刺法来治疗。井穴位于四肢末端,表里阴阳经交接之处,为经脉原气所发之根本,具有接气通经、交通阴阳之功,按压配合艾灸井穴作用温和,一方面通过刺激上肢末梢阴阳经交会处,可使阴阳相得,经气交贯,以改善阳缓阴急的状态;另一方面既改善了局部 血液 循环,又反射性地影响了 大脑 皮层,使上肢较高的肌张力下降,加快了康复的进程,且克服了针刺过于疼痛不能耐受的缺点。
中风后遗症 护理
当中风患者在治疗之后出现后遗症的话,则需要一些必要的护理来帮助患者进行康复。那中风后遗症如何护理呢?
1、休息与睡眠
中风后遗症患者要保证充分的休息,以解除身心的疲劳,恢复体力以免中风复发。切忌体力或 脑力 劳动的过度。睡眠可使人体得到充分休息,是防止发生疲劳、恢复体力的重要方法,要按时睡、定时起,保证8小时以上的睡眠。
2、饮食与饮水
中风后遗症患者饮食应该清淡有 营养 ,保证足够的热能、必需氨基酸、磷脂和维生素等,促进恢复。大多数患者对口渴不敏感,因此要养成适当的饮水习惯。特别在早上起床及白天进行各种运动后,要注意饮水,以补充因出汗、 呼吸 等排出的水分,保证血液中水分含量的相对衡定状态。
3、适量运动
运动有助于中风后遗症患者气血流通、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适宜的运动形式有多种,如气功、 太极拳 、 保健 操等,最简便易行的为散步。一般每次15分种左右,每日2-3次即可,速度应缓慢,以微微出汗,心率每分钟110-120次为度。运动过程中,如出现异常症状,如头痛、 头晕 、心慌、恶心、呕吐等,要立即停止运动。
4、精神调节
中风后遗症患者常伴有精神情绪的改变,诸如紧张、忧愁、焦虑、烦躁、易怒、易激动、恐惧等,应该有意识地培养乐观愉快的情绪,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促进身体恢复,避免中风复发。
中风后遗症饮食
一、羊脂葱白粥
取葱白、姜汁、花椒、豆豉、粳米各10克,羊脂油适量,加水共煨粥。每日1次,连服10日。用于预防偏瘫。
二、三味粟米粥
取荆芥穗、薄荷叶各50克,豆豉150克,水煎取汁,去渣后入粟米(色白者 佳)150克,酌加清水共煨粥。每日1次,空腹服。适用于中风后言语蹇涩、精神昏愦者。
三、大枣粳米粥
以黄芪、生姜各15克,桂枝、白芍各10克,加水浓煎取汁,去渣。取粳米1 00克,红枣4枚加水煨粥。粥成后倒入药汁,调匀即可。每日1次。可益气通脉、温经和血, 用治中风后遗症。
四、五汁童便饮
取姜汁、藕汁、梨汁、萝卜汁、白糖水、童便各等量,入瓶混匀,用炭火煎煮片刻即成。每日1次,空腹服12毫升,温开水送下。适用于本病之筋骨软弱、气血不足者。
五、豆淋酒
取小黑豆适量炒焦,冲入热黄酒50毫升。趁热服。服后温覆取微汗。用治中风 后遗症以及 产后 中风、四肢麻木等。
常见的中风种类
缺血性脑中风
大约占所有脑卒中的80%。是指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而发生的软化坏。主要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发病;也有因异常物体(固体、液体、气体)沿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或供应脑血液循环的颈部动脉,造成血流阻断或血流量骤减而产生相应支配区域脑组织软化坏者。前者称为动脉硬化性血栓形成性脑梗,后者称为脑栓塞。
出血性脑中风
出血性脑中风分为两种亚型:颅内出血(ICH)和蛛网膜下出血(SAH)。出血量 决定 了脑卒中的严重程度。出血性脑中风的亡率大大高于缺血性脑中风。
出血性脑中风与 血压 猛然升高有关,因为在长期高血压情况下,脑部硬化的小动脉受到高压血流冲击,会出现许多微小的动脉瘤,该处血管壁十分薄弱,如遇上突然血压升高(如用力使劲、情绪激动),容易破裂出血,加上硬化的动脉失去弹性,闭合止血的本领也很差,于是发生 脑溢血 ,以大脑深部(内囊出血)为最多见,其次为脑桥出血、小脑出血等。
脑溢血以50岁左右的高血压患者最为多见。在上述两类脑血管意外中,因高血压引起的脑溢血类出血性中风更为多见。高血压脑中风大多病情严重,预后差,亡率高,需高度重视。
猜你感 兴趣 :
1. 艾灸怎么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
2. 如何通过艾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
3. 中风后遗症针灸什么穴位好
4. 脑中风的康复治疗过程
听说艾灸可以瘦手臂,那艾灸瘦手臂灸哪里呢?
艾灸相关穴位,其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可以调节人体紊乱的生理功能,调整全身经络气血,脏腑功能平衡,促进肠胃蠕动,减少脂肪吸收,从而达到瘦手臂的功效。艾灸瘦手臂可以选择以下穴位。
肩髃肩髃位于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肩峰前下方凹陷处,即在屈肘抬臂时,在肩关节上端有两个凹陷,其中强的小凹陷就是肩髃所在的地方。
艾灸方法:手持点燃的艾条,将艾条燃端对准肩髃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或以能耐受为度,每次灸5-20分钟,亦可采用隔姜灸,隔姜灸的效果比温和灸更加明显。
艾灸功效:肩髃是手阳明大肠经与阳跷脉的交会穴,艾灸肩髃,不仅能增强手臂的血液循环,去除赘肉,还能补充大肠经气血,从而增强大肠消化传导功能,防止宿便堆积。
曲池
曲池位于肘部,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即屈肘成直角时,在肘弯横纹尽头筋骨凹陷处。
艾灸方法:手持点燃的艾条,将艾条燃端对准曲池所在位置,距离2-3厘米,或以能耐受为度,灸治5-10分钟。
艾灸功效:曲池为手大肠经脉的合穴,艾灸曲池能清胃肠热,通络活血,还能使整个手臂纤长漂亮。